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地州介绍

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与贵州、四川两省接壤。在历史上,昭通曾是云南通向川黔两省的重要门户,是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为我国著名的“南丝绸之路”的要冲,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

朝代更替

远古时期——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名称演变

自西汉建元六年至唐天宝年间,今昭通以“朱提”冠名,或为县治,或为郡治,或为犍为南部、犍为属国都尉治所,前后达800余年。

元置乌蒙路。明代置乌蒙府。清雍正九年在完成改土归流后,改乌蒙为昭通。上溯唐、宋两代行羁縻之治时中断中央政权建置的近五百年,今昭通称“乌蒙”(阿猛)前后千余年。

清初袭明制,称镇雄土府,属四川省。清雍正五年(1727年)实行改土归流,“诏改乌蒙府为昭通府”。雍正六年(1728年)2月,乌蒙土府改土归流,是为乌蒙府,移治于土府(窦地甸)东二十里地,于米贴地方置永善县,大关屯地方置大关厅,改镇雄府为散州划归乌蒙府。

历史变迁

昭通地名源于清代改土归流。雍正九年(1731年),鄂尔泰在完成改土归流后,以乌蒙乃“不昭不通之甚者也”,奏请雍正“举前之乌暗者,易而昭明;前之蒙蔽者,易而宣通”,建议将乌蒙改为昭通,并划归云南。雍正准奏,将其划归云南,并改名为昭通。

民族概况

昭通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彝族、苗族等。

暂无内容,先看点别的吧~

自然环境特征

昭通,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云、贵、川结合部的乌蒙山区腹地,东邻贵州毕节,南邻曲靖,西邻四川凉山,北邻四川宜宾。

地形:昭通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的状态,属典型的山地构造地形,山高谷深。境内最高海拔为4040米,最低海拔为267米。

气候:属高原季风气候,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境内四季差异较小,但不同海拔地区的气候有着较大的差异。境内全年平均气温在11℃-21℃之间,雨量充沛,但南北分布不均,南干北湿。

水文:金沙江、牛栏江、横江等河流流经昭通市境内。

植被:昭通境内植物资源丰富,有高等植物151科、457属、1025种(不含苔藓植物),草场植被资源174科、1604种,其中,有2种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4种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32种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暂无内容,先看点别的吧~

本地特产

昭通特产较多,以昭通苹果、昭通土豆、昭通酱、包谷酒、巧家小碗红糖、昭通洋芋、金江白魔芋、昭通油糕饵、天麻、麻糖  等较为出名。

本地菌库

昭通出产的野生菌包括:蜜环菌、葡紫红菇、香栓菌、黑柄炭角菌、浅黄根须腹菌、竹荪等。

文化非遗

昭通的非遗项目包括:端公戏、四筒鼓舞、昭通唱书、昭通酱制作技艺、金江号子、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苗族古歌、巧家朱氏唢呐、彝族祭祀舞蹈《喀红呗》、车灯、兴隆高竿舞狮、尹武刺绣、苗族射弩、张蝴绵制作技艺、鲁甸牛干巴制作技艺、巧家小碗红糖制作技艺等。

特色美食

昭通历史上是云南省通向四川、贵州两省的重要门户,是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云南文化三大发源地(大理、昭通、昆明)之一,“南丝绸之路”要冲,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这些地域因素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在昭通的饮食之中,又酸汤猪脚、天麻火腿鸡、苦荞粑粑、威信酸鱼、风味咸菜、米线、盐津豆花、烤乳猪、酸辣鸡枞汤、水富燃面等。

旅游景点

文旅地产

本地房价

酒店民宿

交通/出行

航空:截至2013年,已经开通昭通至重庆、昆明的往返直航路线。其余可以通过重庆中转联程飞往其他地方。

铁路:昭通火车站,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小龙洞回族彝族乡,建于2002年,离茂名东站1490公里,离广州站1851公里,离安边站227公里,离梅花山站136公里。隶属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原成都铁路局)内江车务段管辖,现为三等站。  

水路:目前有“万里长江第一港”水富港,即“水富港”二期,2008年底水富港二期扩建工程完成后,千吨级船舶将从水富港沿重庆、武汉、上海等城市直航大海。 公路:213国道南北贯穿昭通,连接境内绥江、大关、昭阳区等地。水富至麻柳湾高速公路(渝昆高速公路云南段),136公里。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