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寻甸风味丨那一片难忘的牛干巴

2021

03/29

16:50

来源

云南季

腌制的肉类,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机智的人们为了便于保存食材而诞生的美味。云南最有名的,莫过于各地产出诱人的火腿,它的妙处,一语道不尽。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回族人特别的“火腿”,来自寻甸的牛干巴。

寻甸牛干巴,兼具形美与色佳的绝对优势:腌制晾晒好的牛干巴表面呈板栗色,古朴典雅,切开后,内里呈玫瑰红,娇艳欲滴;每个牛干巴因形命名,各名各形,绝不雷同,独具形美。

牛干巴来源于菜牛。寻甸气候温润、水草丰茂,非常适宜养牛,回族同胞对养牛有着特别丰富的经验。他们自古遵循自然法则,一般选择淘汰下来的耕牛为菜牛,或者从牛市场上购买,或者是交换得来的黄牛,牛龄一般在8至10岁左右进行圈养。用干草、麦秸干或干树叶垫厩;粗精饲料搭配精心喂养一年,期间牵牛出圈透气、晒太阳、梳皮毛,观察牛的壮瘦及有无生病等情况,以便及时进行调理。

菜牛养至“寒露”节令前后,养得很壮,是宰牛的最佳时节。宰牛前,先由阿訇诵念古兰经“台思米”后下刀,宰牛刀要锋利,让牛少受痛苦。这是回族一直沿袭的习惯,是一种仪式感,是对生命的敬畏。

宰后的牛经剥皮、去除内脏,再按照牛的生理结构从肉的间隙处运刀,将牛肉分割成按形状命名的二十四个干巴,如胸子、肋条、镰刀、礅子、饭盒、火扇等,这种分割方法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牛肉切割好以后,然后将牛肉置于干净的桌子或席子上,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凉透。偶有被血污弄脏的地方,要用干净的毛巾擦净,不能用水洗,否则干巴会变味。 

每一条牛干巴都要经历无数次用盐,花椒等调料搓揉,力求香味能均有的渗透到肉的每一个部位,而且还请老师傅加入一些秘传香料来提升牛肉的滋味,这些腌制好的牛干巴,肥瘦相间,香味浓郁。

牛干巴的做法多种多样,最传统的做法是:煎、炸、炖、煮、烤。煎、炸、烤干巴味香醇酥脆,油而不腻,三者味道略有细微差别。炖、煮香味浓郁、温润醇厚。只要是干巴参与的烹饪,一道寡淡不起眼的菜品,瞬间变得美味绝伦,不同寻常。这就是干巴的独特魅力,因此成为回族一年四季餐桌上的常客,百吃不厌。

火烧干巴,将精瘦的牛干巴放置在碳火上烘烤,碳火独有的大自然的味道把干巴紧紧包裹住,两面翻烤,撒上炒熟的芝麻粒,蘸上调制好的蘸料,让吃过的人念念不忘,回味无穷。马师傅说,制作牛干巴最重要的是,每一道菜不能有太多的配料和太繁杂的制作工序,简简单单,保持住干巴最本真的味道。 

烂烀干巴选用了腌制一到两年的老干巴,不加任何配料放进清水中炖煮,直到干巴变得松软易嚼,才能切片上桌。一道老少皆宜的烂烀干巴就制作完成了。

在寻甸人的饭桌上,最常见的牛干巴制作方法是传统的油淋干巴,选择壮瘦相间的牛干巴,将其切片,干辣椒剪成小段备用,起锅烧油,放入干辣椒和花椒爆出香味,待花椒香气扑鼻,干辣椒半脆时下入牛干巴翻炒,出锅后淋上炒干巴的热油,保持干巴原有的香软。

若是有幸来到寻甸,千万别感慨这里的地方太小,不值得你深入了解,因为只一道流传百年的干巴,就是一门特别的美食学问。

(责任编辑:史纪明珠)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