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60年前的老昆明四处都有河道,大观河、西坝河、南坝河、金汁河、运粮河,盘龙江,可谓出门就见河。难怪老外公曾吟诗道:一叶扁舟穿城过,路旁尽闻稻花香。
记得地处市中心的金碧路、崇仁街、顺城街、东寺街、三市街周边都有河,如金碧路靠昆华医院(现在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旁就有一条平时静若“处子”的玉带河,河两旁栽种着桃子、李子、柿花果等果树,更有樱花、玉兰花竞相怒放,煞是争艳好看。
但如果是7、8月份,玉带河则会因为连日天降暴雨而“奔腾川流不息”,记得那还是在我上小学时,玉带河从金碧路旁的桥洞下“穿流而过”,由于有一定的落差,再加上连日的暴雨使河水浑浊不堪,冲击而下,再沿着沿河路流入盘龙江中。
那时的昆明主城,虽然讲河道众多,但却缺乏该有的水利没施,无论是市中心主城区的街道,还是巷道,大都是解放前后修建的简易排水设施,如崇仁街、顺城街、金碧路、东寺街等便是在大石条路面的两旁挖两条沟渠,再用大青石条垒砌而就,上面同样盖上与道路同样的大石条。
当时普通群众家中很少使用自来水,大多用院坝中的井水淘米、洗菜、洗衣服,小巷大都用砖砌成的小沟,通往路边的沟渠,一般而言,渠水都相当清澈,而我们这些“小屁孩”,平时也大都只会光着小脚丫在大石条路上跑来跑去,只有要各自回家吃饭时才会坐在大石条沟渠旁将臭脚丫洗净,穿上塑料凉鞋回到家中。
虽说昆明多河道,但在我童年时的记忆中,仍然有很多不太好的记忆,如每年都会发“大水”,每年父亲、母亲都会与众多的叔叔、阿姨一道,投入到盘龙江、大观河、运粮河甚至是松花坝的汛期抢险中,每当参加完这些有时持续多日的汛期抢险回来,老外公都会念叨着,回来就好。
在很多老昆明人的话语中,似乎总能听到“围海造田”前,“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的情景,那时的昆明想去逛滇池、游览“喜茫茫空阔无边”的胜景,只需一大清早,乘着从篆塘出行去滇池打鱼的木船,便可沿大观河、西坝河直达滇池。
老父亲是福建人,大约是骨子里就带来的对山川湖泊胜景的依恋罢,当年哪怕再忙,他也会抽空带着我和妹妹,乘着打渔船家的一叶孤舟,从西坝河漂泊至滇池西山脚下,再缓慢的上至西山龙门,领略一番“万千胜景”。
评论
热门评论
{{ value.nickname }}
回复{{ value.parent.nick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