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说起“吴井路”,老昆明人应该都会联想起几百年前吕洞宾大仙,从吴井桥走过,将井水变成美酒的传说 。
当然也有“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清水当酒卖,还嫌猪无糟”的感叹。
不过,传说的“点滴”故事早已久逝,而记忆中与吴井路相关联的那些“陈谷子、烂芝麻”般的锁事,似乎依然萦绕在我眼前。
记得少年时,吴井路几乎全是一条砂石铺着的路面,从木板车、马车到解放牌、昆明牌汽车、手扶拖拉机、三轮车都可在这条路上随便看到。
说穿了,在上个世纪70年代,吴井路就是昆明最大的物资仓库,从企业生产需要的各种钢材到生产出来的自行车、三轮车甚至农用机械如拖拉机、播种机都可在这条路上的仓库内看到。
大约是老父亲被从“五、七”干校解放出来后不久,因为工作需要,特批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票给他,让他自己去吴井路上的物资局“黑色仓库”去卖车,这让我非常高兴,这意味着原来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全身都会响的德国单车能“下放”给我骑。
在吴井路的黑色仓库内,老父亲交了自行车票和186元现金,卖了一辆永久13型锰钢的自行车,然后让我骑上,随口说道,这辆车以后就是你的,要好好爱护。
父亲说的这句话,让我从那天起,便永远铭记在了我心中,我骑的是崭新的永久牌单车,而老父亲却还是骑着那辆“历史悠久”的老车。
时光一瞬间,便到了90年代初期,这里的仓库被细分成了昆明市生产资料公司仓库、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仓库、农机公司仓库、新华书店仓库等。
当时的吴井路上,有一个昆明市生资公司的幼儿园,因为家人的关系,故而与其中的李红娟老师一家关系较好,我们两家人每逢周末都会相互来往,然后相约去附近kTV唱歌、打保龄球。
李红娟老师的爱人吴烬川在云南电网,做的一手好菜,两家的孩子都很小,年龄又相差无几,故而也能玩到一起,有时甚至会跑到楼下与周边的孩子们玩“打野仗”,吃饭时还要到楼下到处叫或找,日子就这样流逝,但无疑这也是我和孩子一段快乐的记忆。
进入2000年以后,吴井路上仿佛热闹了许多,原来的昆明广播电视学校、钟慧学校相继扩招补习生、进修生,再加上周边一些地产项目运作,让这条老路再度充满生机,一些原来不甚景气的宾馆、酒店也被从专州(市)上来补习的学生所占据,周边一些农贸市场更是因此热闹了起来。
“所谓无可奈何花落去”,如今的吴井路可谓是径渭分明,左手边已完全被地产行业改造成靓丽的小区或高楼大厦,右手边却依然是30年前、甚至50年前的红砖楼房,这大约也算是早已没落的昆明物资系统留给老员工的最后几分念想罢。
虽说如此,环城南路转吴井桥的路口的“陶家羊汤锅”却依然还在,还为昔日的老昆明“吴井路”留下三分观景。
评论
热门评论
{{ value.nickname }}
回复{{ value.parent.nick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