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龙茶”因最早兴于梁河县大厂乡回龙寨而得名,现存的古茶树有3万余亩,其中树龄千年以上的就有1500余株。而在梁河大厂乡,数树龄超过100年以上的古茶树也有687株。
回龙寨位于梁河县城向东大约18公里处。距离回龙寨子不远处是一片2000多亩的台地茶园,沿陡坡分布,放眼望去满目青翠。汽车走在山间道路上,远远就能闻见茶叶的清香,带点兰花的淡雅怡然。
经过“回龙寨”大门,顺着一条弯曲的小路走进回龙寨。小路边,农户的墙壁上,粘贴着有关“回龙茶”传说的壁画及有关“回龙茶”整治的宣传画,时刻在讲述着回龙茶发展历史。
据《南甸土司简史》记载,公元前25年,高黎贡山山脉西麓的龙江、大盈江流域就是一块富饶地方,在这块土地上就生息繁衍着德昂族(濮人)、佤族、傣族(越人)先祖部落,这些族人形成了古南甸(梁河)土著先民。梁河县的茶叶历史与人类迁徙繁衍生息息息相关,德昂族是以茶为生“最古老的茶农”,从梁河先民发现茶和种茶食用开始,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梁河茶产业的大力兴起始于解放前夕,据《梁河县志》记载,1941年大厂乡进步青年孙朝钦参加李根源在腾冲举办的种茶培训班,带回了大叶良种茶籽,在大厂回龙寨培育种植了两亩多茶地;公元1944年,国军光复腾冲,原国民党梁河县第十任设治局局长封维德大力提倡禁烟种茶,先后从双江勐库及其家乡选运茶籽30余驮,设圃育苗,分配栽种,并编撰《种茶浅说》500本,分发各乡镇保甲长及县训所第一班学员。次年八月,封维德颁布了《梁河设治局为禁绝鸦片改种茶林告民众书》,并在大厂回龙寨附近购买了一块约8亩坡地种茶,建立了第一个连片的大叶种良种茶叶母本园,揭开了梁河“禁烟种茶”的历史始篇,并开始掀起了梁河县禁烟种茶的热潮。
解放后,县委和县政府十分重视回龙茶的发展,财政、农业、商业、外贸、金融等部门给予大力扶持。自1955年从昌宁县调进大叶茶苗进行扩种以来,至今回龙寨的茶树已发展到300多亩。随着科学种茶技术的提高,最高亩产达400斤,一般亩产在300斤左右。回龙茶在省、州内一直是-货。回龙茶之所以闻名遐迩,倍受青睐,一是因大厂山高而不寒,这里海拔1580米,年雨量l648毫米,年均温15°C,多雾而又向阳,日照水分充足,土质为偏酸性红壤,耕作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不仅适宜茶树生长,而且能使茶梢内的芳香物质、蛋白质的含量更加丰富。二是制作工艺考究、精湛。制作主要靠手工。制作高手是回龙寨茶农翟文宽老人。其制作方法概括起来是: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热揉条索紧,冷揉香气高,低温长炒,猛火促香。
在党的指引下,梁河县茶树遍地开花,产业飞速发展,茶成为了农民的一大经济支柱。截止2017年末,全县共有基地茶园面积5.3万亩,有各类茶叶初精制加工生产企业161个,有“万亩茶乡”3个和“千亩茶村”24个。年产干茶3300多吨,创工农业总产值2.52亿元。
评论
热门评论
{{ value.nickname }}
回复{{ value.parent.nick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