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故事传说底圩过去没有茶。街上虽然有茶卖,但价格昂贵,都是从鸠和毒这个地方贩运来的。有一首茶歌这样唱道:“每坨茶要三百钱,喝一小罐茶要九斤盐。一年的茶钱加起来,可买一头大水牛”, 所以,穷人是买不起茶喝的。
一天,这些喝茶人聚在一起商议:这样下去不行,金银都流到外方去了,我们要学会种茶才行。到那里去找茶种呢?又派哪个去合适呢?经大家商议,决定派陆有这个壮家小伙去鸠和毒找茶种,陆有是个聪明有胆有识的壮家好后生。他受了大家的重托之后,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到达鸠和毒,一看,满山遍野都是茶树和茶籽。他便不顾一切地采摘起来。可是那里的寨主和头人不准他带走,还唆使人把他打死丢在山箐里。噩耗传来,壮家人人都悲愤,眼泪流尽怒火起。决定再派一批人马去鸠和毒,找他们算帐,为陆有报仇血恨,取回茶种。他们到鸠这地方以后,鸠的头人都吓跑了,队伍很快占领了鸠村,也找到了陆有的尸体。当他们攻打毒寨时,那里防守很严,久攻不下,只好请广南再派援兵,汉族有八百,壮族有八千,浩浩荡荡开到毒寨。设下埋伏,杀了他们的头人,取回了茶种。茶种取来了,应该种在哪里合适呢?大家商量后,决定先拿去底圩试种。
一年后,这些茶种都成活了,长成了茶树苗,再过一年,满山遍野长得绿油油的,到了第三年,这些茶树叶就可以摘来烤做茶了。大约到了清朝同治年间,底圩人杨春吉发明了一种新的制作方法:先砍来金竹锯成筒,又将采来的春尖茶叶装进去,放在甑里蒸,在甑底煮上糯米,让糯米的香气浸入竹筒中去,然后取出,用文火慢慢烤干,制成了竹筒茶。这种茶既有茶叶的香味,也有金竹和糯米的芳香,真是三香四溢。杨春吉有个独姑娘,长的又漂亮又勤快。从小就跟随父母上山种茶、采茶。因为这种茶是用他姑娘特意上山采来最嫩最鲜的春尖茶叶制成的,所以他就把这种新制成的茶,雅称姑娘茶。亦是姑娘馈赠情郎定情信物。
原国家主席杨尚昆视察广州、深圳时,曾经品尝并赞美竹筒茶芳香四溢。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底圩茶是因产地而得名。
评论
热门评论
{{ value.nickname }}
回复{{ value.parent.nick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