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一个热带滨海的旅游城市,常年不变的阳光沙滩椰子树,要是在加一个老船长,就是“外婆的三亚”。来自广东的谭亦,往年这个时候早就在沙滩边感受海风,触摸海水。不过,今年他的航线换了个方向,朝着1千多公里外的云南飞去。原因是他遇到了一位朋友,在朋友给他“洗脑”后,让他对另一个地方产生了好奇,于是他带上妻儿去探寻新的景色,去领略世外桃源的田园风光。
▲西南高原的湖光山色
文山州丘北普者黑景区,壮文音译为"泸尚阁"。谭亦听说水是那里的灵魂,喀斯特岩溶、峰丛林立,河道蜿蜒组成了钟灵毓秀的风景。而且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缤纷的花米饭、广阔壮美的草场,都让它的美无法用笔墨去形容,只能身临其境才可感受。
坐上高铁“穿梭”去看景
▲联通不同地区的流动“血管”
“尊敬的旅客,欢迎乘坐.......”高铁慢慢的在提速,窗外的景物快速飞过渐渐变得模糊,穿越隧道,在忽明忽暗间,高铁离了市区。窗外风光也从高楼林立的城市一景过渡到一片片绿色天地。
谭亦拉下了小桌子,双手手肘杵在桌子上,视线盯着窗外,但却听着隔壁妻子和孩子的碎碎念“我们多久才可以到?那边有什么好玩的?这边的天真蓝......”谭亦想,这不是自己第一次来云南了,但是之前从未来过这。下意识觉得这里很远,所以在旅游规划中,从未出现过这片土地。
也是上次和朋友聊起,才知道高铁已经开通了,距离的缩短让他发现,其实还是蛮方便的,70分钟不到,就可以抵达了。
综艺的火爆、电视剧的拍摄让普者黑彻底火了起来,全国各地的游客都到这边来“打卡”报到。
所以,谭亦打算今年不再去三亚踏浪,而是带家人去看看"水上田园、湖泊峰林、彝家水乡、岩溶湿地"。
▲"水上田园、湖泊峰林、彝家水乡、岩溶湿地"
“尊敬的旅客,....即将到达普者黑,下车的乘客请提前到....”谭亦放飞的思绪被召回,他提起行李,带着妻子和孩子下了高铁。闻名不如见面,谭亦与普者黑打了照面。
谭亦坐上提前订好的车,往普者黑景区出发,不一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作品就出现在眼前,那里尽情演绎着美丽与神奇,雕琢出了处处美不胜收的仙境奇地。
谭亦一家坐上了小舟在河面飘动,因为季节的不适合,让荷花尚未出现,赏荷成为了奢望,想做采莲人的梦想也随之扑灭了。
但,这里还有桂林山水般的孤峰、清流、幽洞、奇石,还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还有西湖波光潋艳的明丽。
谭亦一家沿着路线从蒲草塘码头出发,往着青龙山码头、月亮洞、火把洞、观音洞方向去了,景色要慢慢赏,才别有一番滋味。
在湖上行船,“可看游鱼戏水,可瞧沃野盆地”,“也能观竹林水寨,能赏竹林风光”。舟过景移,一看湖中还有花鱼、油鱼、银鱼等。但可惜只能看不能吃,若自己垂钓,动手煮来,更是情趣…
去爬山赏景 去玩耍嬉戏 去尝经五代培育的土鸡
清晨,唤醒谭亦一家的是洋洋洒洒、肆无忌惮的明媚阳光。想起朋友的推荐,来到当地就要吃当地有特色的。于是,谭亦一家人朝着不远的云枫农场奔去。
▲绿植爬满墙,隐于山林中
云枫农场,是当地规模最大的养鸡基地之一,也是集种植、餐饮、休闲、旅游、会务接待于一体的生态农场。
农场老板王朝军家族世代务农,祖祖辈辈,耕耘收获。去往上海的他,终有一日,思乡之情泛滥,索性收收东西,悄悄远离了上海这座大城市,回到从小长大的小山村。
普者黑的山水、空气,最宜万物生长。清香的桃花林,热情的原野,更是藏着世世代代的养身之道。
王朝军在云宗山挑了个树林茂密的地方,搭建起一个环保型的养殖基地——云枫农场。
▲云枫农场场主—王朝军
王朝军说,当时本来打算养猪,偶然之下认识了一个小兄弟,是做孵化卖鸡苗的。在听了这个小兄弟一番游说后,从其手里买下了五万只鸡苗,正式与鸡结缘。
但现实总是会在你以为见到光明的时候狠狠给你一巴掌。鸡苗三个月之后开始莫名死去,天天一车一车拉去埋,村里的老人看了都掉眼泪,十个月不到前功尽弃,整个鸡场也被污染。
当时自顾不暇的王朝军病急乱投医,到处请来专家指导,教授养殖技术。给专家(工资)最高的时候开到了两万一个月,但依然没有什么起色,鸡还是一批批的死。
很多亲朋好友都说何苦呢,他愣了一下,“也许我比较傻吧,我是那种撞了南墙也不回头,一定撞破了才行的人。”一定要养出大家都能吃上的生态土鸡,成为了他一个挥之不去的执念。
说干就干,规整场地,从零开始,找种鸡。这些以前干过的事,再来一遍时,王朝军却变得谨慎起来。
这次他一心想养本地的纯种土鸡。那两年,很多偏远地方的乡亲们经常看到这个实在的小伙子在走街串巷找鸡种。
两年下来挑选到300多只鸡,全部是自己跑到偏远的农村收购来的,有时候运气好一天能收到两三只,有时候跑一个星期下来,鸡毛都找不到几根。而且有时候看上的土鸡,村民还舍不得卖。
买回来的300只又经过精挑细选,最后选了最优秀的12只用来配种,当时还有人开玩笑说,这几只鸡干掉了其它那么多鸡,真可谓是“英雄鸡。
▲百里挑一,林中散养的英雄鸡
王朝军在闲暇之余,还自创了多种吃鸡的方式。他给谭亦一家介绍的吃法是最地道的十分钟清水煮鸡。
▲地道吃鸡法:十分钟清水煮鸡
锅中加入生姜和纯净水,水开后将鸡放入锅中煮10分钟加盐即可食用,开水下锅既能锁住营养蛋白,又保留了原味。
只有原生态的“野鸡”才能经得起这种最纯粹的煮食方法,不需要任何调味料,光是肉香就能满足味蕾。再放入小葱和番茄,又多了一丝清香,最后放入农家老腊肉,煮点小菜,简直再惬意不过。
饭后,谭亦就参与到真人cs里面去,和那些仅一面之缘的人组队。运动中让他释放了身体的压力,汗水挥洒,输赢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过程中的乐趣。
▲真人cs战队
谭亦在这边真人cs,妻子便带着孩子去爬山去参加“亲子捡蛋”。妻子带孩子参观了鸡舍,看到小鸡的时候,孩子觉得很惊奇,曾经在电视上看到的鸡宝宝就这样出现在他眼前,之前见到的图片与实物是相符的,小鸡这个毛茸茸的,又软又小。
鸡舍的负责人还给他们介绍养鸡的过程,云枫的土鸡都是分组、分类管理和养殖的。要挑选出2只公鸡和10只母鸡配种,孵化后,在孵化的7、12、19、25、35天都要注射基础疫苗。
▲独创的生态养殖方式
鸡在林中散养,满山奔跑,鸡粪再回赠林木,通过轮牧,每次给土地植被3个月的恢复时间,用鸡粪种菜浇花,整个农场一到春夏之际四处是扑鼻的花香。林鸡互补,和谐共存。每一只鸡,都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养育至少200天以上。
独创的生态养殖方式,后来还拿下认证,云枫农场成为云南省唯一一家拿到纯种土鸡有机食品认证的基地!
▲林中小屋 坐拥山水
谭亦妻子事后向谭亦感叹,之前没细想,没想到养鸡是如此复杂的一件事。
随后,还给他们普及了土鸡的知识,怎样识别土鸡也是需要技巧的,土鸡的体积小,腿长头小,灵活善于奔跑,而且羽翼丰满,毛色鲜艳光亮,鸡冠大而鲜红,眼睛大而明亮。又因为长期放养,运动量充足,所以胸腿肌健壮,肌肉发达紧实。
这样的方式既能体验久违的自然乐趣,也能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让知识变得不那么枯燥乏味。
下午时光一晃而过,晚饭时光紧接而来。老板为谭亦一家准备了三七汽锅鸡,这是曾经被列入《国宴菜谱》的一道菜。
▲五种颜色玩出米饭新花样
南方人最重的米饭是不能缺少的,不过这里却将,米饭玩出新花样:花米饭。花米饭色泽鲜艳诱人,装在碗里,犹如一朵初放的红玫瑰,馨香四溢,沁人心脾,吃时沾上白糖或红糖,味美可口。满甄子红、黄、蓝、橙、黑,鲜艳的色彩在浓浓蒸气中熠熠闪烁,纯粹的香味满屋飘溢。
三代人匠心耕作的三七
手机里躺着一条亲戚的消息,“回来记得带点特产”,谭亦仔细想想那只能是三七。
传说,苗族祖先擅狩猎,在狩猎过程中若遇到外伤出血便用一种野生物嚼烂敷于外伤出血处,伤口出血很快停止,这种植物就是“三七”。
而三七粉是比较常见的三七产品,它是三七根茎所研磨成的药物,它性虽温,但却有着非常好止血、散瘀、消肿止痛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的食用三七粉,能够起到非常好降血脂、保护血管健康的作用,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起到预防的作用。除此之外,三七粉中所含有的特殊皂苷成分,对人体能力的调节和提升,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三七粉除了上述的功能之外,还能够降低胆固醇,对血管的扩张、肿瘤的预防也有着较为明显的效果,是养生界的“红人”。
说到三七,就不得不提到一位老人,就是1920年出生在三七之乡的余和谦。台儿庄战役时,滇军带着“万应百宝丹”上战场,受伤后洒上,流血即止,而这个万应百宝丹的主要成分就是三七。
▲苗乡三七创始:余和谦
从那时起,余和谦意识到家乡生产的三七具有止血、补血的神奇效果。然而,当时三七野生资源枯竭,产量稀少,只有很少的人能用得上。所以,抗战胜利后,余和谦毅然辞掉在昆明的安稳工作,回到家乡大山之中,开始研究如何种植出更多的三七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余和谦模仿森林环境搭建荫棚,自制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等防治三七的病虫害,通过科学为苗乡三七规模化种植奠定基础。
如今,种植道地三七的火炬已传承到文山市苗乡三七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余育启手上,虽然已过去70多年,但祖辈的谆谆教诲和坚守初心已融入家族血脉,那就是——种给别人吃的三七,自己要敢吃!
现在,我们在市场上所见到的三七已经是产品,
很多人对三七的生长都不太了解,谭亦也是因为要买特产,才提前做了功课。三七从田间到舌尖,是多年坚持不懈努力的成果。
苗乡三七每一粒种子都经过了苗乡三七科技园的科研团队长达十年以上的选育、繁育、培育。
因为三七对环境很挑剔,只能生长在北纬23.5摄氏度,1200—2200的弱酸性土壤中,喜冬暖夏凉、无严寒酷暑、半阴和潮湿的生态环境。
▲苗乡三七科技示范园
所以,如果有机会的话,要去苗乡三七的科技示范园里参观参观。在那里可以看到很多许多铁架,上面铺着泥土和松茂来种植三七,有的三七苗种在花盆里,土壤里还插着写着代码的标签。这些其实是在模拟三七的种植环境,用科研的手段尝试种植三七。
▲苗乡专利三七遮阳网
而种苗在经过一年的生长后,就要进行移栽,为了确保确保三七的种植环境,种植过程必须使用苗乡专利三七遮阳网。
▲处于“牙牙学语”阶段的三七
种下一颗苗,之后是长达三年的生长期。要想品尝美味,多些等待是值得的。三年后的三七,要在10月底11月初进行采挖。因为这个时间采出的三七有效成分含量达最佳。采挖的过程严谨细致,只有小心翼翼才能避免根部损伤造成污染,采挖后24小时内运至初加工厂,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保留三七的活性成分。
苗乡三七三七加工分为初加工及精加工,通过采挖、修剪须根、高压清洗、人工复洗、软毛刷精洗,恒温太阳能干燥大棚、人工分选等级等初加工环节后进入打粉、制熟、罐装、压片、制粒等精加工,产出不同剂型、规格的三七产品。
▲盒装成品三七
每一个加工环节都严格按照GMP(良好的标准化规范化操作)执行、记录,保证苗乡的每一件产品品质可控可追溯。
对了,在苗乡三七的科技示范园里还有三七种质资源园、三七养生馆、有机三七销售中心等。能够让你一步到位了解三七的“前世今生”。
苗乡三七,是经过锤炼的品牌,它经历了三代,走过70多年的历史。它从深山走到都市,工艺的传承也从原始走向精细。而且,它除了罐装外,还有袋装,里面都是粉末状的。平时食用的时候,用热水冲泡即可,在熬鸡汤的时候也可以加一些,细腻的粉末使让人根本不用担心不入味的问题。最关键的是它超级方便携带,送人方便,以后出差旅行也可以随手携带。这样的特产既好携带,又有特点,非常合适用来做送给亲戚。
▲便捷携带的三七粉
在高铁上,谭亦把伴手礼放在小桌板上,除了三七粉,他还拿了三七的种子,打算把它种在自家花盆里,想看看广州能否栽出三七,能否有机会看到红色花籽。
谭亦感慨,过几个月还要来一次普者黑才行。这次因为季节不对,满塘荷色的美看不到,舍得草场的草也还未冒出头,特别是最隆重的花脸节,也因时间不对,没办法体验,感受不到彝族人民抹的越黑情谊越深的特殊情感。希望下次来时,能够顶一张“黑脸”,让吉祥和幸福降临到自己身上。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评论
热门评论
{{ value.nickname }}
回复{{ value.parent.nick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