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战疫记 | 金科13勇士火神山前线日记

2020

02/22

19:07

来源

云南季

2月15日,全国的城市都开始急剧降温,武汉当天满城飘雪。金科驰援抗疫一线的志愿者们到达武汉的第一天,就赶上2020年武汉的第一场雪。

      到达火神山医院后,他们就迫不及待投入到抗击疫情一线的各项支援工作中。到现在已经过去一周了,除了医护人员、军方人员之外,他们是离病毒特别近的一群人。

1

图:每天乘坐通勤车往返火神山医院和酒店

2

图:傅庆伍、张洪、杨敬协助医护人员清点医疗物资

3

图:傅庆伍、张洪、杨敬清理废弃口罩等垃圾

日记是每天的自我对话

      “今天由于防护服有限,我和队长负责病毒消杀工作。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今天的工作。肩膀有一点痛,但我还能坚持,希望战胜疫情的那一天早一点到来。”

       每天9个小时的工作之后,日记成了志愿者高勇与自己对话的一种方式。除了跟父母视频通话之外,他用写日记的方式记录下在火神山的日子。

      他告诉我们,“希望自己可以记得,以后翻出来还能为自己感到自豪!通过一份微小的力量,做过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高勇知道自己肩上的重任,所以一秒都不能松懈。

4

图:志愿者的日记

      驰援武汉的志愿者们,主要负责火神山军队、医护人员生活和办公区域的卫生清洁和消毒,以及院区的交通秩序维护。高勇说,“整个院区有接近3000人的医护人员和全国驰援的救援团队,我们是服务工作者,要为这些更加一线的勇士们提供好服务。”

      “疫情处于关键转折期,在这个关键时候,我们也要认真做好后勤服务工作,为早日战胜疫情贡献出一点力量,努力在疫情防控的大考中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从工作的第一天,大家就立下了这样的目标。

日行两万步,我们不能停

      “我们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六点半集合测量体温,七点准时乘坐通勤车前往火神山医院,从所住的酒店到火神山医院12分钟车程,整个路途沿线上基本没有行人,附近的超市、门面、小区全部封闭,大概在到达火神山医院附近,才能看到蹲着、坐着吃早餐的医护人员。”志愿者队长陶从文在电话里跟我们讲述道。

图:每天早上七点的通勤车

      在火神山医院吃完早餐之后,志愿者们就得马上领取工作物资,分工开展工作。他们根据岗位风险系数进行了分工,党员们负责工作量最大的消杀组以及院区垃圾清运组,这个工作组风险系数最大、接触人最多,其他的岗位分别负责火神山医院迎宾楼、会议中心、军方医护人员住宿区的卫生环境和秩序维护。

6-1

6-2

图:志愿者们分工负责各项工作

      “病毒消杀工作的要求更为细致。我们要做到火神山医院院区的环境消毒、医用口罩清理等,不能出一点纰漏。”

      陶从文介绍说,“别看这些工作和常规的消杀工作区别不大,但是穿上防护服后,工作难度会增加很多。每次脱下来身上都闷出一身汗,内衣都湿透了。”

7

图:负责火神山医院院区垃圾清运及消毒工作的志愿者

      “支援火神山医院院区的卫生维护,消毒频次是一天3次全覆盖,早上九点、下午三点、晚上七点各1次。每天消毒要使用50桶消毒液,一桶有40斤。消杀小组每天合计行走5万多步。所以常常一天9个小时的工作下来,腰酸背痛是家常便饭,但我们不能停下来。”负责医院院区消毒的志愿者跟我们说道。

从未谋面的同行者

      “2月16日,在我们投入工作的第二天,同行的成员们还是有些担心,离病毒这么近担心防护不到位被感染,造成团队负担。不过,一天工作下来,我们所有成员就渐入佳境,克服了这些问题。”队长陶从文笑了笑。

8

图:大雪过后逐渐晴朗的武汉火神山

      “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驰援火神山医院的军队医护人员这样告诉他们。“因为越是在疫情的中心,对于病毒消杀的程序、流程和标准要求更高,对于废弃口罩和医药物资的处理更加谨慎,所以才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来做。”

      在这特殊时期,逆向而行每天见到异常忙碌的同行,有火神山的医护人员、军队人员、驰援志愿者、同行们……

9

图:维护广场分餐区环境卫生的志愿者宋小平

      虽未曾谋面、面貌都很难看清,但对他们而言,如同见到战友,有着发自内心的亲切感。看到从大年初一到现在很多同行一直都坚守在岗位上,根本没有机会回家,大家也是感同身受。

      “火神山医院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为人父为人母,也是别人的子女,但是在病毒肆虐、医疗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心态很好,坚守岗位、积极工作。大家都各司其职、任劳任怨地工作,这种氛围让人感觉到很有力量!”陶从文说。

10

图:完成一天工作之后疲倦但又正能量的他们

每一次合作都惺惺相惜

      2月21日中午12:30,刚刚吃完午饭的志愿者们在短暂休息后又准备投入到新的工作中,这时在路上正好碰到了一辆运送物资的货车。在询问后,得知这辆货车里装的是一批医疗物资,车上是3位来自宁夏的志愿者。

      3位志愿者从宁夏开车,2天2夜没有停下来休息,轮换着开车一直到了武汉火神山医院,都已经累得精疲力竭。志愿者们从市总工会许部长那里了解到情况后,立即加入进去帮助他们卸货,在忙碌了一个小时后,这批医疗物资终于下货完毕。

      “这个时候,我们很多人都在为战胜疫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大家虽然都是第一次见面,但都惺惺相惜。”面对3位志愿者的感谢,志愿者们只朴实的说了句:“没事,这点小事,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无需感谢。”

11-1

11-2

图:志愿者们协助卸医疗物资

      他们作为物业服务人员,一直秉承着一颗服务的初心,正是带着这份精神,他们总是在细节处体现出自己的专业。发现通讯线路掉落在小道上,容易绊倒来往的行人,志愿者在跟院方报修的同时,自行对现场的线路做了及时的整理,消除了安全隐患。

      这就是他们最朴实的模样,忠于服务初心,做好每一个细节。

12

图:志愿者正在对掉落的线路进行及时处理

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前方有奋斗,后方有关怀,志愿者们在武汉的这些天,一直受到公司和同事们的时刻关注。

      2月20日,重庆金科业主为武汉永清城业主送来蔬菜物资的同时,也带去了公司为志愿者们准备的日常物资,包括雨衣、预防药品、棉被、小挂包等。

      陶从文说,这让他们觉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怎么把自己的事做到最好,做得出色,是他和整个志愿者团队最关心的事,这让他觉得更有成就感。

13-1

13-2

图:公司为志愿者们送去的物资已经收到

      “每天吃的怎么样?住得如何?每天公司同事都会关心我们。”

      年龄最小的90后志愿者冯小康在电话那边说道。“午餐最开始我们在大厅内的酒店走廊吃,后来我们找了一个火神山医院附近的文化长廊,在艰苦的抗击疫情环境中,也要善于去发现美好的小温暖。”

14

图:志愿者们用午餐时要间隔3米,午餐过后马上又投入紧张的工作

抗“疫”胜利后,最想见的人

      “最起码支援一个月,现在我们已经慢慢融入到火神山,感觉在火神山像在家里一样。”

      志愿者队长陶从文告诉我们,“在他们第一个任务结束后,会在当地酒店隔离半个月,然后确认安全之后才能返回各自城市,再继续在当地酒店隔离半个月。两个月的时间见不了家人,每天通过给家人打电话视频来慰藉自己。希望多给父母一些关心,母亲年老多病,有高血压。”

      当问到志愿者们,疫情结束后的心愿是什么的时候,大家都表达了对家人们的挂念。

————

      最想看看两年没见的6岁小女儿。

      李扬,现任重庆涪陵黄金海岸、廊桥水岸智能化管理员,一度哽咽,称疫情结束后最想见到女儿,想看看女儿的近况。

————

      70岁母亲在家等他。

      张洪,年龄最长志愿者,现任重庆南川世界城工程班长,是驰援武汉志愿者中年纪最长的一位,今年46岁。到达武汉后,看到无人的街道、没有一辆车、城市的冷清让他更加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任务有多艰巨,他更加明确了。疫情结束后,最想见见70多岁的老母亲,走之前母亲叮嘱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平安归来,现在老母亲一个人在家里,希望她可以平安,不要牵挂他,他一定会平安归来。

————

      我老公也在社区防疫一线。

      钟德勤,志愿者团队中的唯一一名女性志愿者。由于疫情的形势越来越严重,其丈夫在社区一线也是早出晚归,经常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现在她又报名武汉志愿者,来到武汉前线。夫妻俩约定好,等疫情结束之后,一定带父母、孩子出去玩。“珍惜家人的每一次相聚,父母年龄也比较大了,希望多陪陪他们。”

————

       老婆和孩子在家等我,我一定安全回家。

      宋小平,现任重庆涪陵廊桥水岸协管班长。当过兵,来到武汉,他想为国家做贡献,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疫情结束之后,最想见老婆和孩子。“老婆手机坏了,本想打个视频,但是没联系上;前天才通了电话,她还叮嘱我要做好防护工作,安全的回家。”

————

      最牵挂奋战在湖北宜昌一线的同事们。

       傅庆伍,现任职湖北宜昌URD协管队长。疫情结束后,最想见的人有项目上40多位同事、伙伴;因为伙伴们坚守岗位而他不能为伙伴们分担,很不容易;还有就是家人。“今年休假回家只团聚了一天,没能好好照顾父母尽孝,希望老婆和孩子在家都好好的。”

       因为有你们,打赢2020这场防“疫”战的信心才始终存在。

      这份信心来自夜以继日战斗在第一线的医务人员们,也来自你我身边,加班加点奋战在各自岗位上的普通人。如果说医疗工作者的努力是在托举起国家的命运,那么坚守在平凡岗位上的志愿者、一线工作者则是在努力地支撑着疫情之下,你我的日常生活。

      因为有你们,不管前路如何莫测,我们始终坚信,胜利就在不远的地方。致敬每位疫情期间坚守的普通人。你们虽平凡,但伟大。

(责任编辑:陈青蓝)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