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穿在身上的繁复文化

2020

12/14

14:00

来源

云南季

彝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彝族人民创造了无愧于人类的灿烂文化。绚丽多彩的彝族服饰,既是物质财富,更是彝族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

 楚雄彝族的服饰,讲求实用并具有与地城风光、传统文化相适应的审美特点。由于所居住的地域环境多系山区半山区,风劲地寒,气候冷凉,加之彝族尚黑,衣着服饰多以青蓝二色为其调,比较注重厚实和保暖,但又绝不因此就显得色泽单调划一。楚雄彝族共有13个支系,由于各支系所处的地域、自然环境、生产经济各有差异,因而服饰也色彩纷呈,各有千秋。而且,还有婚服、战服、丧服以及毕摩等专用服饰。有的雍容华贵,有的干净利落,有的娇艳富丽,有的潇洒大方,真是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在2014年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其价值得到了肯定。

 即使是在楚雄州,彝族服饰也有所区分。本型女装基本款式是右大襟衣和长裤,男子穿着短衣长裤,服饰日趋时装化,但仍不同地保留有“披羊皮”、“穿火草布”"、着贯头衣、穿裙等古老习俗。本型主要流行地区是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及邻近彝族地区,该服饰区包括有三种类型:永仁式、大姚式和南华式。

永仁式

本型服饰女装上衣较短,色彩艳丽但多为浅色,外套黑色坎肩,下着长裤,佩胸围腰,尾部还有飘带,绣有各种花卉图案。妇女头饰多以鸡冠帽为主,也有妇女用3米长的黑布包缠在头顶,这也是传统的彝族头饰之一,形如圆盐状的头饰。男子服饰基本款式为短以衣、长裤、服饰日趋时装化,但传统的羊皮坎肩、大襟短衣、绣花兜肚和绣花凉鞋仍保留在部分中、老年人之中,羊皮坎肩是男女平素都穿着的外衣。本式服饰流行于楚雄州百草皊两边的永仁和大姚,但绝大部分在永仁的直直。

大姚式

 本型女装款式有两类:一类如大姚县华,三台等地及姚安苴门、光禄一带的大襟衣、长裤。一类是如大姚桂花妇女的对襟衣、中长裤,还有上面绣有花花绿绿的贴布绣的长裙。对襟衣和长裤的组合主要流行于楚雄州西北部的大姚、姚安、永仁等县。但是桂花服饰的色彩和贴布绣这种独特的装饰样式是其特有的。服饰色彩有的艳丽,镶有黑、黄红花边:有的素净,只右襟有云纹图案。姑娘的头饰裹绣花帕,常缀有海贝、银花、银泡、彩穗等,婚后包青帕。大姚妇女喜用鹿皮挎包,男子系麂皮肚兜。

南华式

本型服饰女装基本款式为右大襟衣,上衣后身长、前襟短,系围腰,穿长裤,上衣环肩底边缘多装饰一排彩须或银穗,裤脚有近60厘米宽的花饰段。女子头饰为各种绣花相,如风凰帽,蝴堠帽、樱花帽等。部分女青年佩戴传统的火草披风,穿贯头衣的古老习俗。火草布在南华比较流行。本式服饰主要流行于楚雄州西部南华的五街、六皮郎一街等地。

彝族的服饰不光形制丰富,各类服饰的色彩很多。通常好用黑色、青色为底,以红色、蓝色、黄色、白色作装饰,镶嵌以彩布条、刺绣、花边等,对比鲜明,色彩纷呈,但和谐一体,浑然天成。主要分为三种色调类型——古朴型,以蓝、黑为主调,装饰喜红,保留了传统服饰的结构与色彩,典雅大方;艳丽型,以黑色为基色,大胆运用红、黄、白等鲜艳彩条穿插其中,在传统彝族服饰色彩上进行了改进,生动活泼,富于变化,猛烈的对比色给人极大的视觉冲击;素雅型,其主色为浅色系,色块之间色调协调,与传统色系有较大差异,给人留下慧然于心的快感,文静而端庄。总体而言,“黑、红、蓝、黄、白”是彝人极为喜爱运用的色调。

黑色——是彝族所有支系服饰中基础色彩,通常大面积使用作为基色,少数时候仅用于坎肩、胸前、腰部或裤脚等花边位置。进入阶级社会后,服饰色彩是彝族人社会等级和地位的象征,也是社会贫富的划分标准。彝族以黑为美,古时称作“乌蛮”,表示生命的尊严、庄重与高贵。彝族民间以黑彝为贵族,其他派系列为奴隶与平民。黑彝服饰的基本色即为黑色。从物理角度上看,黑色吸热的特性也为生活在寒冷山区的彝族人民带来温暖。

红色——彝族人崇敬红色,因此在服饰上将红色作为装饰主色,其装饰手法种类繁多,主要为刺绣,用于腰带、围腰、裤脚、裙边等位置。在云南,几乎没有哪样彝族服饰不加红色元素。红色之于彝族是大地,是火,是生命的象征。红色大地养育了代代世人,寄托了他们对于自我的认同感;火焰是驱灾辟邪的符号,代表着他们对于光明、太阳、热情和幸福的向往,因此在女裳裙摆、坎肩、袖口处常绣有红色的火焰花纹。除此以外,红色被赋予了生命的血液,它是一代代生命的更替,意味着本族人民的兴旺与昌盛。

蓝色——蓝色与黑色一样,是彝族服饰中常用的基色,一般与黑色交织运用,其颜色偏向于青黑色,称为阴丹蓝。黑蓝结合,为喜色,多用于喜事;蓝白相配,为丧服。作为装饰时一般用湖蓝色,配以朴素恬淡的花纹。以年龄为界限,中老年人更偏向于青、蓝布,上不做花,装饰上仅用青衣蓝边或蓝衣青边,素雅端庄。

黄色——黄色作为彝族服饰中亮眼的一笔,通常只用少量线条作勾勒,穿插在其他颜色的刺绣图案之中,头饰、围腰、裙边、挎包等装饰品用黄色的地方较多,与鲜艳的红色相得益彰。黄色作为中原贵族历朝来最崇尚的颜色,其象征着黄袍加身、至高无上,在彝族文化中也代表了尊贵、威严、温暖和安宁,部分地域的彝人中还象征着经济的富足、粮食的丰收、家庭的吉祥、人口与畜牲的繁衍等。太阳对于常年生活在高寒山区的彝人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与太阳相关的黄色以其亮丽温和的颜色用于装饰中非常受彝人喜爱。

白色——白色作为底色,常用于胸前、袖口、腰带、裤边等部位,所用面积不大。有些彝人喜欢用白色作为底部,制作挎包,工艺精美。在彝族的风俗习惯中,全白的麻衣常用于送葬丧礼,身着白色麻衣、白色头饰、白色围腰,蓝色衣领,以表对逝世之人的哀悼。彝人对于黑土地的热爱,最后演变到对黑色的敬重,意味着白色通常作为一个对立面出现。因此在古时的阶级社会,白彝作为黑彝的反面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位置。

彝族服饰的色彩是其文化内涵、精神信仰及审美价值的缩影。它既反映出彝人应对高寒环境选取的颜色的实用性,也是阶级社会身份、尊贵和现今社会年龄、派系的象征,除此以外还展现出彝人对于光明、温暖、丰收等美好事物的向往,在历史长河不断融合变迁中坚韧、善良、朴实的品格。彝族服饰作为云南彝族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其在美学、宗教、历史、民族心理等研究方面都具有深厚的意义。透析服饰背后的符号,将使彝族的研究更贴近于生活,让文化精华代代相承下去。

彝族服饰,作为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历史变迁、审美意识等学科载体的综合反映下的实物表现,有其独特的款式结构特点。楚雄彝族服饰就是这种产物的最集中的特点表现之一。楚雄鼻族服饰主要由帽、上衣、坎肩、围腰、披风、背披、腰带、长裙、短裙、围裙、长裤、腿套、鞋、飘带、挎包、兜肚以及银制的耳环、耳坠手镯、戒指及少量的玉器等饰物组成。楚雄葬族服饰是在充分吸收其他民族的服饰文化的基础上,保留自身的特点,不断发展形成的。从布料选用、色彩搭配、款式结构、裁剪刺绣、图案纹样、首饰穿戴等方面,都包含着深刻的自身文化内涵和特点,成为彝族风情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强势文化的冲击,楚雄彝族服饰生存的空间环境和文化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使这一生动的民间艺术画卷正濒临着逐渐消亡的危机。为了保护传承好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不断提高传承人及骨干制作技艺,增强传承人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培养更多更好的彝族刺绣、彝族服饰传承人,宣传展示多姿多彩的彝族服饰魅力,做强做大彝族服饰产业文化,使之成为楚雄一张靓丽的名片,楚雄州文化馆、楚雄州非遗中心通过举办培训班,加强保护传承。近期就在大姚、永仁、武定三地集中举办了三期由大姚、永仁、武定、禄丰、元谋五县彝族服饰(刺绣)传承人及骨干参加的培训班。通过培训,增强传承人及骨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认知,明确如何发挥好传、帮、带的传承作用的重要意义;提高传承人及骨干彝族手工刺绣制作技能,在传承传统彝族服饰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制作技能,不断发展创新,不断出作品、出精品,不断吸纳更多彝族妇女从事手工艺品制作;从而进一步拓宽营销市场,做强做大彝族服饰产业。

(责任编辑:史纪明珠)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