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2000多年历史之音伴奏的舞蹈

2020

12/23

17:45

来源

云南季

铜鼓属青铜器范畴,博大精深,其物质文化基础是古代青铜文化,有人称为“国之重器”,有极高的象征意义,古代铜鼓是部落统治权力的象征,也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时的工业水平的发展程度,所以在文化历史方面都有着极高的价值,而在云南的文山,有许多的壮族、彝族同胞们,有着这样一种舞蹈,就是围绕它诞生的,所以被称作“铜鼓舞”。

铜鼓舞属族群性的集体舞蹈。舞者围成圆圈,踏着鼓声节奏沿逆时针方向起舞,跳完一组舞蹈动作再跳另一组,内容都是壮族、彝族农耕生产生活的反映。

壮族多居水头,舞蹈表现的多属稻作文化。通常一人敲铜鼓,一人以木盆辅助配合。其动作多以手的变化为主,形成交叉、甩手、抬臂等,队形多为圆圈和斜八字,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一年四季生产生活的全过程。主要用于重要活动中。一是节庆使用铜鼓,比如广南壮族重大节庆“三月三花街节”和“六月六”纪念侬智高都敲铜鼓跳舞。最普遍的是春节大年初一到十五有铜鼓之村日夜歌舞狂欢,无铜鼓之寨以牛皮鼓代替。二是娶亲生育使用铜鼓,者太乡米洛、者兔乡克业、珠琳镇阿哈——弄江等村每逢娶亲生儿育女都要击铜鼓跳舞庆贺。三是丧葬祭祀使用铜鼓,者兔乡里玉村若有人死则敲击铜鼓报丧,祭奠死者时仍击铜鼓以超度亡灵升入仙界。四是紧急传讯使用铜鼓,贵马、里玉等村若遇到突发紧急事件,如火灾、盗窃抢劫等紧急情况时敲击铜鼓以召集村民。不同的事件有不同的鼓点节奏,人们可根据鼓声行动,这无疑是古代战争军事信号的沿袭。

广南壮族是使用铜鼓并沿袭着铜鼓文化的民族之一,许多壮族村寨至今仍保留着祭铜鼓、喝铜鼓酒、唱铜鼓歌、跳铜鼓舞等习俗。重器铜鼓就是中原圣鼎。铜鼓声声仿如蛙鸣,“青蛙叫,雨来到”踏鼓起舞,丰盈的雨水如约而至。广南铜鼓在当地人民的心中已敲响了几千年,至今仍在回响。

彝族多居山区,舞蹈内容多为原始狩猎采集、刀耕火种的生活内容,动作多表现山地劳作。彝族铜鼓舞以圆圈群体舞蹈,将铜鼓置于舞场中心,鼓手蹲或坐于鼓侧,一手持细木条或篾条击鼓腰,另一手持藤槌击鼓面,众人围鼓沿逆时针方向行进舞蹈。舞蹈动作幅度大,轻快活泼而又刚中有柔。

独特的表现形式使得铜鼓舞极具生命力,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2006年它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使它的价值得到了肯定。但是不得不承认,近些年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铜鼓舞的传承也面临着难题,年轻人往往对它不感兴趣,上了些年纪的群众,很多也并不了解具体的形式。所以亟需外部力量的帮助,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帮助。

(责任编辑:史纪明珠)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