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彝族先民的智慧结晶

2020

12/29

10:49

来源

云南季

云南彝医药有千余年历史。1979年在我州双柏县发现的成书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的《明代彝医书》,是现存最早的彝医专著。彝医用二气(清气、浊气)、五脏(心、肝、脾、肺、肾)、五体(血、骨、心、筋、肉)和五行(水、金、火、木、土)学说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彝医治病的方法有内治和外治两类。内治法多服用复方制剂;外治法有敷、熏蒸、外洗、割治、放血、推拿、拔罐等药物和非药物疗法。彝医擅长治疗跌打损伤,以散剂、酊剂和酒剂最为常用。常用药约1189种,其中植物药871种,动物药262种,矿物及其它药56种。

在众多彝族传统疗方中,最著名的当属水膏药疗法,在云南彝区有上百年的使用历史,是彝族医药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治疗方式。这种疗法的关键点在于水,有着十分苛刻的要求,彝医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伤势,选用不同的药粉,然后再根据病情的需要在冰雪水、井中凉水、地表长流水、温水、烟筒水、草药液等溶剂中进行选择,用来将药粉调制成糊状,外敷于患处,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效,用于“跌打损伤”等疼痛性疾病的治疗,是彝医药集“内病外治”和“异病同治”的经典代表。而历史悠久的云南白药正是使用了这种传统制药技艺得以成为国家绝密。

据当地传承人介绍,彝医水膏药疗法特色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它用药简便易行;用就地取材的彝药晒干研粉备用,需要时取药粉用相应的清水或药水调拌后外敷,或直接采鲜药捣烂外敷,不需要煎煮加工,非常适合山区行医随机用药。第二是疗效可靠、费用低廉;根据不同伤病情,灵活采用不同彝药细粉和水调制,避免了常规外用黑膏熬制时因高温而挥发,生物活性降低、药效减弱的问题。同时,因为药材是本地产品,治疗过程简单、方便,成本低,所以能节省费用。用在今天,它还能大大降低医保支出,实现“节支增效”的目的。第三是内病外治,治疗病种广泛;对头痛、风湿肿痛、跌打损伤、疮疡红肿热痛等疗效明显,对腹痛腹泻等常见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然而随着近现代医药行业趋于国际化的发展,西医西药的普及虽然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医疗技术,但对于我们国家本土的民族药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西药要求药物成分明确以及疗效明显,因此在配制过程中需要无菌操作等防护及质检措施以达到纯净的目的,但就彝医水膏药疗法等民族药而言,有着一切皆取于自然的理论基础,从而在制备过程中往往忽视药物的隐形安全危险,此外许多中成药的生产工艺制度还有待改进完善,如何找到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平衡点,也正是我们民族药物发展的突破口。

正如云南省彝医医院院长许嘉鹏就当下民族医药的发展现状所说:“目前彝族医药还存在体系不够完善,人才不足,临床机构数量少,科研力量薄弱,发展经费不足,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但我们会克服困难,继续前进,把彝族医药发扬光大,让彝族医药走出彝州、走向世界。”现今是我们发展民族医药的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有很多的困难,也有更多的机遇,我们拥有丰富的草药资源,也有许许多多热爱民族医药的严谨科学工作者,相信一定能够为其在世界医药领域搭建一个更博大宽广的发展平台,让大家认识到我国民族医药的神奇之美。

(责任编辑:史纪明珠)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