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纳西谷气调

2021

02/05

16:22

来源

云南季

纳西族民歌“谷气”主要流传在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聚集区,是纳西族中流传最为广泛的古老民歌品种。“谷气”是纳西语的汉字音译,有“悲痛吟唱”或“倾诉心中的悲痛”之意。它是纳西族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民歌调式,代表了纳西族古老的民间唱法。众多古老的民间叙事长诗以及东巴经典籍在民间均以《谷气》调为演唱母本。

《谷气》调传唱的内容十分广泛,除了纳西族民间叙事长诗《游悲》只能以((谷气》调咏唱外,东巴经典籍《鲁般鲁鳓般图》馑埃术,民歌大调《蜂花相》((鱼水相》《雪柏相会》也町以用俗气》调咏唱。此外,《谷气》还可以是歌者的即兴创作。可以唱古代的传统长调和短调,也可以唱当代的内容;可独唱,也可对唱;可叙事,亦可抒情;可在野外唱,也可在室内唱。仅从演唱形式来看,不同情况下的歌唱,其曲情意趣也不同。一般说来,在郊外唱的,由于内容简短,歌唱侧重于抒情;在室内或歌场唱的,由于内容丰富,歌唱侧重于叙事。《谷气》的演唱实景和氛围中,最有特色的是“谷气”的歌场。每当节日、闲暇,玉龙山下的村村寨寨、街头巷尾、柳荫、草滩就成为俗气》歌场。人们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前来对歌、赏歌。歌手们来自四面八方,围观的群众有男女老少。《谷气》的曲调含蓄委婉、如泣如诉、凄苦哀怨,有一定的忧伤色彩。不善于用华丽的音调去吸引人,而是用它深刻的内容去打动人,它给人一种启迪,引导人们去思索。虽然是露天场地,没有层次井然的座位,也没有化妆、布景,仅仅凭着动人的歌唱,歌手和听众却那么和谐统一,融为一体,大家都沉醉在美妙的歌唱意境中。在修辞上除了运用比、兴手法和每句以五字为基本句式等特点外,“顶针”修辞是一个重要特色,除具有谐音协韵外,更具有增加比兴的作用。

《谷气》不仅内容深刻,而且影响广泛,被称为“和谐音符”“天籁之音”“稀世之乐”的纳西族原始歌舞热美蹉、东巴音乐、白沙细乐、丽江洞经音乐,以及纳西族其他民间音乐歌舞三大调、口弦调、嫁女调、喂梦达、时本等习俗调中皆有古老((谷气》调的影子。《谷气》以其多彩的形式、淳朴的风格、无穷的意趣,集中体现了纳西族民间口头文学和民歌艺术的精粹。它作为纳西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品种,深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其风格,是集体才能的荟萃,民族智慧的结晶。

改革开放以来,受到现代音乐元素的渗透,流行音乐的冲击,整个纳西族聚居区能够熟练掌握《谷气》吟唱技巧和完整内容的人最多不超过7~8人,且都是些70岁以上的老人。据调查,年青一代对((谷气》感兴趣的人少之又少,有系统学习、传承((谷气》演唱技艺愿望和意向的传承人寥寥无几。《谷气》和其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一样,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共存的新世纪里,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处于消亡式微的边缘。

(责任编辑:史纪明珠)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