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春节和元宵都是节庆活动扎堆,最热闹的时候,也是了解各地风俗人情的最佳时机,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放鞭炮、放烟花、庙会、上灯酒、赏花灯,都十分有趣热闹。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晋宁人在元宵节时,都会举办的热闹活动——宝峰调子会。
民间小调即山歌,又称调子,最大特点是即兴性很强,比兴开篇,合辙压韵,现编现唱,出口成章,对答入流,歌词反映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见物唱物,即景生情,内容通俗。每调一般四句,每句七字,男女对唱,随音而起,自然流畅。几百年来,宝峰先辈们便在村落中流行小调,每到田间劳作,都可听到男女对唱或独唱。
唱山歌、对调子一直以来是晋宁宝峰人民歌唱美好生活,倾诉爱慕之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最大的特点是现编现唱,押韵上口,内容有歌唱美好生活、爱情、抒发情怀,更有极富生活情趣的“酸调”。2009年,昆阳街道宝峰闹春调子会被列为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今年2月,宝峰调子会被省政府列为第三批省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年的调子会都十分热闹,现场气氛热烈,场上选手卖力表演,场下观众欢欣鼓舞、挥手鼓掌,兴奋不已。歌手们现场抽号、男女搭配,现编现唱,一对对选手们身着节日盛装或民族服装,登上舞台,歌颂美好幸福生活、交流感情,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场下观众的阵阵喝彩。大家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卖力演出竞技,优胜的选手会被组委会授予奖项,收获荣誉。
除了调子会外,晋宁宝峰还会在今天迎来接佛习俗的结束仪式。接佛习俗从宝泉寺开始,正月初一由第一个接佛的村子到宝泉寺内烧香拜佛,并由本村组织秧佬鼓、毛驴灯等民间传统文化项目进行祭拜。随后在宝峰24个村举行隆重的接佛活动,直至正月十六,四佛回归到宝泉寺内,四面八方人员汇集于此赶庙会,唱戏三天,春节活动就此结束,农民开始新一年的春耕生产。接佛习俗于2012年8月被列为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习俗,进行重点保护。恰逢周末,市民可前往宝峰,赶上一趟庙会。
晋宁区宝峰山闹春调子会已成功举办了二十届,知名度不断提高,成为宝峰乃至晋宁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经过多年举办积累经验,宝峰调子会各项比赛得到了进一步规范,演唱水平不断提高,唱腔得到了丰富和拓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引导群众健康文明的方式表达情感,歌颂美好生活,歌唱新人新事新风尚和健康向上的情歌,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本土的艺术人才,逐步开发成为具有晋宁宝峰地方特色的一项文化产业。
评论
热门评论
{{ value.nickname }}
回复{{ value.parent.nick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