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2021

03/10

17:39

来源

云南季

古老的彝族民间歌舞“阿卡舞”,几百年来一直在南华县兔街镇半坡村的山谷中静静的流淌着,演绎着民族历史文化的厚重与深邃。“阿卡舞”彝语意为“跳芦笙舞蹈”,在楚雄州境内的彝族支系中独一无二,歌舞具有鲜明的半坡地方特色,用于演奏的乐器,舞蹈的动作,唱腔语式,服饰文化等都独树一帜,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观赏性和浓郁的地域特色。

阿卡系彝语意为跳芦笙舞。传说古时有兄弟俩上山伐竹遇到老虎,兄被叼走,弟慌急之中抓到兄的一缕头发,回村求救。待村邻赶曲,只在“滑竹”丛中找到一颅骨。弟因此致哑。后嫂嫂又待其甚苛,悲切之际,遂以一葫芦插上竹管数根,吹出“呼噜”之虎吼声,以手势相辅,向人们诉说其兄被虎叼走的情景,村人仿学为乐,遂成“啊卡舞”。

“阿卡舞”的表现形式在于跳、唱、吹、弹。在六笙、三弦、竹箫的合奏中翩翩起舞。分为直歌、半翻歌、全翻歌,跳菜舞、三跺脚、蒙化歌等,其特点是舞步峰回路转、豁达豪放,轻松自如,焕发出一种土香土色的歌舞魅力,在边舞边唱时,都是以诗歌般的语句对唱,说尽人间百事,唱遍宇宙万物;民族语言调式演唱调子独具特色和韵味,翻译成汉语后有较深刻形象的艺术内涵;舞蹈动作进退自如,闪转敏捷,双踩有力,集颤抖、顿足、闪身、扭转、跺脚于舞蹈的各个环节。这种集诗、歌、舞三位一体的古老艺术,自始至终都表现着一个民族固有的秉性,既完美地继承了先辈的文化艺术,又与时倶进地融入了现代文明。如今凡遇喜庆佳节,讨亲、嫁娶、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均以跳唱“阿卡舞”为乐,成为当地彝族群众改善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6月,“阿卡舞”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人阿宗明、阿文忠等9人曾多次参加省、州、县展演、汇演且多次夺冠获奖,他们坚持每年春节在望天坡文化活动场所开展“阿卡舞”表演,用最传统的形式传承着南华县最古老的民族民间舞蹈,延续传承着这流传数年的民族特色舞蹈。

(责任编辑:史纪明珠)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