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又到了“5.21“茶日,伴随着一大早传来的阵阵“咯咯咯…”声,普洱市西盟县勐卡镇莫窝村三组岩巴拉的茶园里,一只公鸡突然窜上茶树枝头一阵鸣叫,将春日寂静打破,仿佛吹响了号角,三五成群的土鸡在茶树下自在悠闲地觅食。
而茶树之中,香樟、八角、木浆子、灯台叶……一株株叫得出、叫不出名字的植株,散落在大叶种老株绿茶树间。五月和风徐徐,淡淡的香气弥漫在茶园里,为这茶园平添了一抹鲜活。
“别觉得这些树长在茶园里不好看,也别觉得这些鸡会伤害茶树,它们可是我们茶园里的‘宝贝’。”岩巴拉是土生土长的莫窝人,自上世纪60年代莫窝村引入茶叶种植,岩巴拉的父辈们就开始以种茶为生。
这里山清水秀,地处横断山脉南缘,多山区少平坝,生物多样性丰富,是莫窝村做好生态、有机茶园的优势所在。作为村里的支柱产业,茶产业承载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转化农村富余劳动力,拉动产业发展的功能。茶产业发展不起来,就意味着收入提不高,脱贫无从谈起。
脱贫攻坚以来,西盟县依托茶叶提质增效项目、茶叶绿色防控培训及“先峰强志”培训等项目,给群众开班上课,手把手地教他们怎样更好地种植出绿色有机的茶叶。岩巴拉说:“现在我们种植茶叶不仅不使用农药,茶叶品质和价格都不是过去能比的,同时我们还发展林下养殖。去年,我家茶叶9亩收入大概在2.5万元,林下养鸡也为我带来了5000元的收入。”
近年来,西盟县大力推广生物防治、在茶园中放养鸡、鸭、鹅,减轻虫、草危害,加强对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的保护,在茶园周围保留或种植一定数量的原植被,保护好松毛虫赤眼蜂、茶园捕食性蜘蛛、红点唇瓢虫等害虫的天敌。利用生物多样性和昆虫趋避性控制危害,茶园周围种植一定数量的覆荫树,每亩茶园定植6-8株具有芳香气味的覆荫树,如香樟、八角、木浆子、灯台叶等,可有效减少虫害。在茶园内套种玉米、豆类等作物,为瓢虫、草蛉、捕食螨等害虫的天敌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减轻病虫危害,降低农药使用。
“我县建立了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调控、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技术措施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构建了‘公司+初制所+基地+农户’的推广模式。全县茶园绿色防控覆盖率达74.6%,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87.5%,危害损率5.6%,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34%以上,基地茶农接受绿色防控技术培训比例达33%,核心示范区茶叶农药残留全部达到国家无公害食品茶叶标准,茶叶质量明显提高,推动了我县绿色、优质茶叶品牌创建。”西盟县植保站站长曾新荣告诉编辑。
茶产业是西盟县的重要支柱产业,该县共有茶园5.36万亩,其中可采摘面积5.27万亩,年产量3184.2吨。近年来,西盟县以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活动为契机,推广茶树绿色防控技术,切实增强了企业和茶农对绿色防控的生态及社会效益的认识,有效促进了茶叶产品“优质优价”机制建立。截至2020年,全县已建成11个重点茶企基地,茶园认证面积达17200亩。
“绿色防控技术的运用,不仅使我们村茶园茶叶质量安全牢固,更提高了我们茶叶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目前,我们莫窝茶厂已获得有机茶园认证,产品更是远销省内外。”西盟县莫窝茶厂厂长挪富盛说。
评论
热门评论
{{ value.nickname }}
回复{{ value.parent.nick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