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老包说茶,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副会长
昌宁被誉为“千年茶乡”和“滇西茶树种质资源基因库”。
2023年10月1日上午9点,《云南108座古茶山》釆风团6人一行从普洱市出发,一路欢声笑语,中午2点到达昔归唐氏古茶坊的唐二家,吃过特色农家饭,品了几泡昔归茶,买了一件昔归古树茶,告别唐二一家,到昔归忙麓山看古茶园,观澜沧江大桥,甚是壮观,一桥横跨东西,在开阔的江面上有一艘小游轮驶过,站在昔归渡口可一眼望四县区,即临翔区、云县、景东县、镇沅县。我爱人很自豪的介绍:“昔归是150多年前朝廷封给我老祖宗苏三宝的,这里的古茶园也曾是老苏家的,江对岸的景东县文玉村就是自己的家,这里还有老祖坟留存着”。我说:“只可惜如今你家没一株昔归茶,真是前人栽树后人享福”。我们实在舍不得离开这亲切的地方,因今天的目的地是昌宁县,下午5点依依不舍的离开昔归,7:50左右到达昌宁县城,将开启新的征途。
联席茶树王
团山茶树王
保山市昌宁县分布着48个古茶居群,古茶面积4.9万亩,有20余万株的古茶树。而温泉镇共有古茶面积1万余亩,有古茶树7.4万株,其中,基部径围在50厘米以上的古茶树4.2万株。2021年温泉镇入选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茶叶)”。
温泉又名小桥,因有一座古驿道的石拱桥而得名,又因高山岩壁下有数孔天然热泉涌出,亦名温泉。温泉镇辖温泉、光山、联席、新河、大九甲、下六甲、兴文、鹿塘、尼诺10个村委员会,共168个村民小组;温泉的年平均温度为16.3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419毫米,国土总面积236.1平方千米,2.6万人口。
团山古茶园
团山古茶园
联席村距县城38.4千米,全村共有古茶树2.49万株,是昌宁“千年古茶第一村”。联席古茶山由联席村的团山古茶园、芭蕉林古茶园和新河村的三岔河古茶园等构成。
团山古茶园位于昌宁县温泉镇东部的联席村委会,有古茶近300株,其中一棵生长于联席村团山村民小组,海拔2044米的1号古茶树,是昌宁县已发现最大的大理种过渡型古茶树,树龄在千年左右,树高15米,基部丛围3.55米,树幅81平方米,一次可采鲜叶100千克左右。其茶香浓郁,回味甘甜,被誉为联席古茶山的“栽培型树茶王”。
芭蕉林古茶
芭蕉林古茶
芭蕉林古茶园属联席村委会,共有古茶树200余株,茶树径围1.5米以上的有26株,其中1号大茶树最大径围3.1米、树高22.8米、树幅9.9平方米,品种属野生大理种,树龄近千年。2号大树生长在海拔2100米的地方,丛围3.3米,树高16米、树幅13.5平方米,属野生大理种,树龄近千年,为人工栽培成一排的地埂茶,两株茶树相距20余米。
三岔河古茶园
茶园里的南瓜
三岔河古茶园位于温泉镇新河村委会的三岔河小组,海拨2000余米,有古茶1300多株,最大的树龄近200年,品种为昌宁大叶种(普洱茶变种),古茶为典型地埂茶种植模式。
自古昌宁人与茶世代结缘相伴,创造出璀璨的茶史文化,在几千年前昌宁人的祖先就开始使用茶,栽培驯化当地野生茶,从而形成一条从大理种野生茶,到人类栽培驯化野生茶树,到栽培型的昌宁大叶种茶(大理茶种)的链条系统。
联席古茶山有大理种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也有大叶种、中叶种乔木茶。这里古茶树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可称为“滇西茶树种质资源基因库”。
团山古茶树
三岔河古茶
云南年产红茶达8万多吨,昌宁县的茶非常适合制作红茶,以传统昌宁红和创新的野生晒红已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当看到2014年由我首倡的“晒红茶”概念及生产工艺,如今能在云南各茶区广泛推广运用,甚是欣慰。
今天当我们驾车来到这里,追忆着当年徐霞客沿着古道一路走来,翻山越岭,旅途疲劳可想而知,当过经此地时他小息片刻,坐在路边简陋的草篷下,喝一碗茶水,消除了一身的疲惫,继续上路。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道道千年的地埂, 一棵棵古老的茶树,一个个古朴的村庄,一条条沧桑的古道,一队队往来的马帮,一堆堆燃烧的火塘,一罐罐焦香的烤茶,一口口滑润的茗香,都在讲述着这里的过去、现在、将来……
芭蕉林古茶
芭蕉林古茶
评论
热门评论
{{ value.nickname }}
回复{{ value.parent.nick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