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扁担的记忆

2023

11/16

17:15

来源

云南季

        搬家之前,靠昆明市中心的崇仁街荣庆里,原来老外公、外婆住的房间内,曾经有一段时间是放蜂窝煤的地方,那得有一根,被老母亲经常去抚摸得光滑珵亮的扁担。

        我家有没有传家宝,我也不太清楚,或许,这根伴随我母亲大半生的扁担也可算是吧。

        78年前,应该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随老外公在楚雄一平浪读书的老母亲,幸运的被“昆明师范”女中录取,便是自已用这根扁担,挑着行李,历时半月左右来到了昆明。

       几十年后,我也偶尔会去琢磨一下,这对于一个当时年仅13、4岁的官宦家庭出身的女孩子而言,该有多难?

        据老母亲言,当时正值中国远征军出征滇西时,日本鬼子的飞机经常会投弹、扫射昆明城,为躲避轰炸,当时的西南联大师生迁往黑林铺,而“昆师”女中学生则迁往西山。screenshot20231116 (1)

         当时的西山可不象如今这样,有象模象样的高速路、旅游专线。

        若说有路,则是2条供善男信女们上山烧香、为家人祈福的土路、石板路,从滇池草海通到华亭寺,再通到龙门。

       每当朝霞在滇池冉冉升起时,老母亲便会和“昆师”女中的同学们,每人挑着二个大木水桶,去山下草海边上洗漱,然后将大木桶装满清澈的湖水,顺着山间的小路,一路玩着、唱着歌儿挑到山上,用于掏米、洗菜、煮饭。

        再后来,昆明城迎来了解放的日子,当时的老母亲已经是地下党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团”的一员,用母亲的活讲,当时感觉昆明的街道是红的、滇池是红的、山也是红的。

       于是,母亲与几个同是宣威、楚雄藉的女同学一起,相约去报名“参军”。如愿以偿的穿上了黄颜色的土布军装。

      再后来,所在部队要回东北参加抗美援朝,当时的部队领导考虑到母亲她们的具体情况,给了二个选择,一是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二是留在昆明继续完成学业。

         此时,远在宣威的老外公听说后,边给老母亲写信,边想方设法赶到昆明,终于在征得部队领导同意下,让老母亲脱下了军装,用扁担挑回了行李,重新回到昆明师范学院继续学业。

       半个世纪以后,当老母亲在德宏州人民医院,与当年参加抗美援朝的一位老战友、老同学再见面时,双方都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而当年参军的同学中仅有一人回到云南,有的已牺牲在朝鲜,有的则在回国后留在了北京。

        再往后,就到了60年代,当时的昆明经常会闹水灾,记得当时崇仁街荣庆里的杨草果大树下,有个小炮弹壳制做的铜钟。

        只要一敲响,家家户户的大人便会立即提着箩筐、甚至连夜扛着扁担去附近河道,甚至水库参加抗洪抢险。

        当然,更多的时候,是母亲肩扛着扁担,去离家很远的地方买煤、买米、买杂粮,而每到这种时候,我都会努力争取为母亲分一点点的扰。

(特约编辑:张耀辉 李红戟)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