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藿香
营养丰富
有益健康
中文学名:藿香
拉丁学名:Agastache rugosa (Fisch. et Mey.) O. Ktze.
门:被子植物门
目:管状花目
科:唇形科
族:荆芥族
拼音:huoxiang
别名:合香、苍告、山茴香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目:/
亚科:野芝麻亚科
属:藿香属
形态特征

藿香,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0.5~1.5m,四棱形,粗达7~8mm,上部被极短的细毛,下部无毛,在上部具能育的分枝。叶呈心状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4.5~11cm,宽3~6.5cm,向上渐小,先端尾状长渐尖,基部呈心形,稀截形,边缘具粗齿,纸质,上面橄榄绿色,近无毛,下面略淡,被微柔毛及点状腺体;叶柄长1.5~3.5cm。

轮伞花序多花,在主茎或侧枝上组成顶生密集的圆筒形穗状花序,穗状花序长2.5~12cm,直径1.8~2.5cm;花序基部的苞叶长不超过5mm,宽约1~2mm,披针状线形,长渐尖,苞片形状与之相似,较小,长约2~3mm;轮伞花序具短梗,总梗长约3mm,被腺微柔毛。花萼呈管状倒圆锥形,长约6mm,宽约2mm,被腺微柔毛及黄色小腺体,多少染成浅紫色或紫红色,喉部微斜,萼齿三角状披针形,后3齿长约2.2mm,前2齿稍短。花冠呈淡紫蓝色,长约8mm,外被微柔毛,冠筒基部宽约1.2mm,微超出于萼,向上渐宽,至喉部宽约3mm,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宽大,长约2mm,宽约3.5mm,平展,边缘波状,基部宽,侧裂片呈半圆形。雄蕊伸出花冠,花丝细,扁平,无毛。花柱与雄蕊近等长,丝状,先端相等的2裂。花盘呈厚环状。

子房裂片顶部具绒毛。成熟小坚果呈卵状长圆形,长约1.8mm,宽约1.1mm,腹面具棱,先端具短硬毛,褐色。花期6~9月,果期9~11月。

生长习性

藿香喜高温、阳光充足环境,在荫蔽处生长欠佳 ,年平均气温19~26℃的地区适宜其生长,温度高于35℃或低于16℃时生长缓慢或停止。喜欢生长在湿润、多雨的环境中,怕干旱,要求年降雨量达1600mm以上。幼苗期喜雨,生长期喜湿度大的环境(但是土壤湿度过大,也会烂根死亡)。雨量较少地区要注意灌溉。苗期喜荫,需搭棚或盖草,成株可在全光照下生长。根比较耐寒,在北方能越冬,次年返青长出藿香;地上部不耐寒,霜降后大量落叶,逐渐枯死。

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而疏松的砂质壤土或壤土为佳。怕积水,在易积水的低洼地种植,根部易腐烂而死亡。种子寿命2~4年,故隔年籽可以播种,种子萌发需要光照条件,发芽适温为18~22℃,发芽天数7~10天。

药用价值

《2010版药典1部》规定只有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可入药。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性味辛,微温。归脾、胃、肺经。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藿香有杀菌功能,口含一叶可除口臭,预防传染病,并能用作防腐剂。夏季用藿香煮粥或泡茶饮服,对暑湿重症、脾胃湿阻、脘腹胀满、肢体重困、恶心呕吐有效。

营养价值

藿香是高钙、高胡萝卜素食品,嫩叶含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维生素B1 、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钙、磷、铁,全草含芳香挥发油0.5%、油中主要为甲基胡椒酚(约占80%)、柠檬烯、α-蒎烯和β-蒎烯、对伞花烃、芳樟醇、I-丁香烯等,对多种致病性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芳香挥发油是制造多种中成药的原料。

藿香的食用部位一般为嫩茎叶,其嫩茎叶为野味之佳品。可凉拌、炒食、炸食,也可做粥。藿香亦可作为烹饪佐料或材料。因其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是一种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烹饪原料,故某些比较生僻的菜肴和民间小吃中利用其丰富口味,增加营养价值。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