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重楼,植株高35-100厘米,无毛;根状茎粗厚,直径达1-2.5厘米,外面棕褐色,密生多数环节和许多须根。茎通常带紫红色,直径(0.8-)1-1.5厘米,基部有灰白色干膜质的鞘1-3枚。叶(6-)8-10(-12)枚,厚纸质、披针形、卵状矩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叶柄长0.5-2厘米。
外轮花被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3-4.5厘米,内轮花被片6-8(12)枚,条形,中部以上宽达3-6毫米,长为外轮的1/2或近等长;雄蕊(8-)10-12枚,花药长1-1.5厘米,花丝极短,药隔突出部分长约1-2(-3)毫米;子房球形,花柱粗短,上端具5-6(10)分枝。蒴果紫色,直径1.5-2.5厘米,3-6瓣裂开。种子多数,具鲜红色多浆汁的外种皮。花期6-7月,果期9-10月。
滇重楼,喜凉爽、阴湿环境。大部分生长在荫蔽好、潮湿的林荫地下和杂草从生的山沟里。滇重楼顶芽萌芽最适宜温度在18-20℃之间,需20℃以上才会出苗,地上植株继续生长需16-20℃,地下部根茎生长则为14-18℃。适宜生长在海拔2000-3000米的林下荫蔽处,光照较强会使叶片枯萎,最适合在海拔为2300-2700米、气候凉爽、雨量适当的地方生长。在透水性好的微酸性腐殖土或红壤土中生长良好,粘重易积水和易板结的土壤不利于其生长。
滇重楼,干燥块茎可入药,其味苦、性微寒、有小毒,归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的功效。主治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跌打伤痛、惊风抽搐、毒蛇咬伤,还可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淋巴结结核、扁桃体炎、阑尾炎、乳腺炎、腮腺炎、胃痛、止血等,是“云南白药”、“宫血宁”等中国国家保护中药的主要成分之一。
滇重楼,含甾体皂甙,称蚤休甙及蚤休土宁甙,蚤休土宁甙水解后生成薯蓣皂甙元。此外还含有生物碱和氨基酸。可与猪肚、鸡肉等食材搭配,煲制养生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