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马台乡:“甜蜜产业”酿出幸福生活

2019

04/11

13:51

来源

云南季

检查蜂桶、掏蜂蜜,摆放新蜂桶……百花飘香,蜂喧蝶闹时节,临翔区马台乡的蜂农们收获的喜悦洋溢在脸上,施学明父子俩尤为突出。

  “有政府扶持、有党员引领,又有满山遍野的树花,养蜂卖蜜这路子走对了。我家2015年开始养蜜蜂,由于蜂蜜生意好,多年在外打工的儿子施文应也回来帮助养蜂。当年初养时只有8个蜂桶,如今已发展到60多桶了。一桶蜂蜜一年产蜜30斤左右,蜂蜜出桶,80块钱一斤就有人争着买。几年下来,靠着蜂蜜的收入,我家掀掉石棉瓦房,建起漂亮的新楼房,添置了家用电器、摩托车,甩掉了贫困帽子。这‘甜蜜产业’让山寨贫困人家真正过上了‘甜蜜日子’。”71岁的平河村施家组蜂农施学明说起林下养蜂乐得眉开眼笑。

  平河村位于临翔区东环旅游线五老山森林公园东面峰峦起伏、云浓雾密,林木叠翠的群山中。这里森林繁茂,溪流清澈。老林深箐的常绿针阔混交森林中,乔木多达30余科100多种,杜仲、厚朴、黄芩、雪山一支篙等上百种野生珍贵药材遍布林间。在参天老树茂密枝叶掩映下,云南山茶、杜鹃、白花、野樱桃、野山桃、株栗、兰花等100多种四季盛开的野生花卉资源,为发展养蜂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平河是马台乡高寒山区的村委会,海拔1850米,年均气温18℃,年降雨量1400毫米,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5户,扶贫任务既繁重又艰巨。让贫困户依靠种包谷、苦荞来实现脱贫不可能、发展其他产业也没有区位优势。

  但村中有传统养蜜蜂习惯,河头组69岁的蜂农李炳荣,全家2人,靠着多年的养蜂,从原来的2桶蜜蜂自给自食到如今的上百桶,靠蜂蜜收入,建起新楼房、购进小轿车,过上富裕日子。给马台乡党委、政府很大启发。几经分析研究,马台乡因势利导,挖掘传统资源,坚持让贫困户群众养蜜蜂,按照“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进行资金、技术、扶持,引导群众开辟特色养殖道路。乡负责人介绍说,平河村森林覆盖率超过80%,且大部分属于高山原始森林地区,野生珍贵药材和其他高山野花等蜜粉源植物丰富,出产的蜂蜜色泽佳、口感好。而且村中有一批养蜂“土专家”,技术保障不成问题,为此,马台乡将平河村发展蜂蜜养殖列为脱贫攻坚主导产业扶贫项目,通过成立养蜂专业合作社,强化技术培训,带动贫困户养蜜蜂脱贫。着力打造“产、加、销”为一体的特色产业扶贫体系。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确保脱贫见效快、致富能持久。

  “目前,全村90%以上的贫困群众都已经掌握了必要的养蜂技术,许多人更是成为‘养蜂迷’。全村养蜂人家已达160多户。最少的养8、9桶,最多的养殖100桶以上。由于蜜蜂在森林中遍采百花蜜最甜、养蜂人家采完冬蜜采蜜,绿色、无公害、安全、放心的夏、秋蜂蜜产品照样成为抢手货,而且供不应求。”马台乡宣传干事陈红蛟说。

  “由于蜜源植物种类繁多,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扶持下,养蜂已成为平河村‘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成为全村帮扶贫困户脱贫增收以蜜致富的重要渠道。象施学明家这样在父子俩人的努力和政府的帮扶下,通过养蜂过上幸福生活的人家,平河村有很多。去年全村已脱贫212户,贫困户发生率降为1.94%,全村已顺利脱贫退出。大山深处养蜂忙,‘甜蜜’产业好致富,已成为平河村的新景象,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希望。”平河村村主任杨维东欣慰地说。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