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众多,诞生的各具特色的舞蹈也凸显着不同民族的魅力,但是今天我们说的这种,是把“吃”与“舞”相结合,让你能有不一样的观感体验,它就是彝族的跳菜。
跳菜,雅称奉盘舞,俗称抬菜舞。据说是由原始母系氏族社会演变而来,主要盛行于唐朝。相传这是古时期彝族人敬奉帝王在宫中表演的一种舞蹈艺术,后来慢慢流传于民间,成为彝族民间艺术之独秀,饮食文化之奇葩。其表演将舞蹈、音乐常与杂技艺术和饮食文化融为一体,互为添色,而又珠联璧合,保存着古代相传至今的原始风格和民俗内涵,在2008年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跳菜”表演过程分为:“宴席跳菜”、“表演跳菜”。“表演跳菜”即舞台上表演的跳菜,根据场地大小增减演员,可从几十人到几百人,舞蹈动作粗犷豪放、刚健有力,声音高亢嘹亮。“宴席跳菜”则出现在人们的日常活动中,整个过程非常热闹壮观。彝家村寨里,逢喜事以“跳菜”助兴,而遇丧事则以“跳菜”化悲。宴席开始之际,桌子往往迎面摆开,中间留路,宾客三方围坐。眼花缭乱之际,这些彝家汉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瞬间把小碗筷撒毕。“跳菜”开始!只听数声锣响,紧接着大号、唢呐齐鸣,“跳菜”开始了。
只见数名表演者在芦笙、三弦、闷笛、树叶等民乐的伴奏,姑娘小伙“呜哇哩——噻噻”的高腔吆喝声下,迈着大步而来,头顶托盘放的满满当当都是菜,一手拿几个小碗,有的嘴里还叼着一张小桌子,这难度好似在杂耍,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最精彩的要数“口功送菜”和“空手叠塔跳”。 “跳菜”者口中紧衔着的两柄大铜勺上,各置一碗菜,而头顶上的托盘也装满了菜,他们面带笑容,满怀热情,边跳边上菜。
“空手叠塔跳”是“跳菜”表演中比较难的一个动作,头顶上的托盘要装八个碗,每只手分别托起重叠在一起的四大碗菜,踏着节拍,合着节拍,边跳边舞,穿梭席间。在南涧民间,宴席“跳菜”的摆法也很有讲究,均按传统规矩一一摆放常见的摆法有“回宫八阵”、“四方形”、“梅花形”、“一条街”等。待上四大碗菜,宾客方能动筷,一边欣赏“跳菜”者变换无穷的舞姿和欢快诙谐的表演,一边品尝彝家山寨风味,既饱口福又饱眼福。
南涧县自然条件恶劣,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这里彝族百姓的收入曾经高度依赖传统的种茶、种核桃、养乌骨鸡。随着跳菜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当地百姓也通过“跳菜”走上致富的道路,现在当地有许多人都会愿意去学习这种表演,或者愿意参加相关的商业演出,可以说“跳菜”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张名片。
然而,当地这项技艺的传承人同样有着自己的担忧。跳菜毕竟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形式,虽然在区别“宴席跳菜”和“表演跳菜”时就已经将体系分开,但是近年来部分表演者完全商业化的表演,甚至走偏到为博眼球做一些低俗的动作等,都是一种不好的趋势,还是希望在传承这一舞蹈时,抱有尊重的心态,可以创新但是不能随意改变,才能保持它的特别魅力。
评论
热门评论
{{ value.nickname }}
回复{{ value.parent.nick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