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傣族节日庆典的时候,来自四面八方的傣家人云集于宽阔的广场,身着傣家盛装,伴随着悠扬的乐曲,载歌载舞。此时,随声寻去,你会发现有一群人正在欢快地侍弄着一个直径分别为23厘米、15厘米左右的圆柱形双面鼓,这就是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支那乡支那村傣族所独有“光邦”鼓。
“光邦”系傣语,鼓点乐器,鼓具名称,别名“光两”、“光双腊”、“光宏”、“光勐央”等。是傣族民间一种传统敲击鼓点乐器,“光邦”鼓舞这一傣家文化是中国悠久的灿烂的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支那乡,傣族男孩从4、5岁就开始学习击打光邦鼓。随着世代沿袭、传承发展,“光邦”鼓舞的功能已扩大为传递信息、报警、娱乐、民间节日庆典、红白喜事、宗教活动等等。
“光邦”的鼓点有五种节奏,一是左手起拍六次,右手敲击一下,形成“邦邦邦,邦邦邦,隆”的节奏,如此循环。二是左手起拍两次,右手执棒上下擂击鼓面,形成“邦邦,隆隆隆”的节奏,如此反复;三是左手起拍两次,右手有节奏地变化擂击,形成“邦邦、隆隆隆、隆隆、隆隆”的节奏,如此反复;四是左手起拍三次,右手执棒擂击鼓面一次,形成“邦邦邦,隆”节奏,如此反复;五是左手起拍两次,右手执棒上下敲击鼓面,形成“邦邦,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的鼓点节奏,如此反复,这种鼓点亦是表示鼓手要稍休息一会儿的意思。
“光邦”的表演还需要表演者着统一的民族服饰,表演装分男女两种,男性表演者头裹包头,上身着无领布质盘扣对襟衫,下身穿宽裆大筒裤。女性表演者头扎一独辩,再用毛线花朵盘绕于头上,上身着鲜艳富有暗花的立襟衫,腰系绣有漂亮图案长飘带的小围腰,下身穿长裤,因而有较强的民族特色和风格。
在支那乡,“光邦”鼓队以各村寨集体性表演为主,“光邦”的传承无特定的传承人传授和编制,也没有固定的“拜师学艺”的程式,只是口传身授,老一代敲的时候,年青一代在一旁看,以后逐步学着敲,就这样一代一代相传至今。
“光邦”鼓舞底蕴深厚、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有着自身独特的传统文化色彩。“光邦”鼓舞是傣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传统艺术的传承性、延续性以及发展中的创新性,是傣族传统舞蹈传承发展不可或缺的载体,是傣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长期积淀的智慧结晶,深刻的体现着傣家稻作文化和宗教信仰的文化特色,因而具有重要的价值。
评论
热门评论
{{ value.nickname }}
回复{{ value.parent.nick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