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是大理石的故乡,石因地而得名,地因石而生辉。大理石的加工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大理市,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2009年8月,大理石制作技艺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大理石又名础石、点苍石、云石等,主要产于大理市境内的苍山,有彩花石、水花石、汉白玉三个品种,有红、紫、绿、黑、灰、白等天然花纹,不仅是一种天然的建筑装饰用的高级材料,也是制作各式手工艺品的上等石材。
早在唐代,大理地区就开始了大理石的开采。据明嘉靖《大理府志》载:“唐李德裕平泉庄醒酒石即此产也。”唐朝南诏布燮(宰相)杨奇鲲的诗《岩嵌绿玉》是最早吟咏大理石的诗歌。唐宋时期是大理石开采的初期阶段,其时大理石主要用于雕琢佛像、碑文,部分还用于点缀建筑或做成屏石、文石、贡石等。明刘文徵在《明志物产》中记载:“点苍石白质而玄文,日、月、云、树、山、川、鸟、兽之形,善画者不能图,疑若地下有匠心者为之。”不仅刻画了大理石巧夺天工、浑然天成的艺术魅力,也证明了明朝时期,大理石的开发已很兴盛。至明末清初,大理石已作为一种蜚声海内外的艺术珍品而广受人们喜爱。
大理点苍山和海东的山脉,由于经过数亿年的地质运动,形成了广泛分布的大理石矿。大理石工艺品加工是白族人民传统的手工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鲜明,现在大理市境内的大理镇、银桥镇等地都有众多的大理石厂。
大理石制品主要分为开采和加工两道工序。大理石的开采,有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大类,而采矿的方法又分为切割法、胀裂法和爆破法。简而言之,大理石的开采就是从大理石矿中采下大料,再将大料劈成规整的长方体或立方体的荒料,然后将荒料吊装、运输到加工厂或荒料堆场后进行加工。大理石的加工制作也与玉石一样,不琢不成器。
大理石板材的加工制作主要有三道工序:一是锯,就是将大理石荒料锯成规定厚度的毛板;二是磨,即将毛板研磨、抛光成可以照出人影的光板,分为粗磨、半粗磨、细磨、精磨、抛光五道工序;三是切,就是将光板切成规格板材,有的工厂还外加烘干、打蜡等工序。在锯、磨、切的整个加工过程中都需要水,以达到降温、除尘、排浆的目的,之后再根据制品要求的不同进行雕刻或烘干、打蜡。现在由于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大理市境内的大多数厂家都已引进了先进的机械设备来代替部分手工艺流程,主要机械有锯石机、切边机、研磨机、沙轮机、车床等,生产工艺基本形成了一种半自动化的流水线固定模式,既提高了大理石毛料的利用率,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促进了大理石工艺生产业的发展。由于大理石的颜色、花纹得天独厚,因此加工大理石时,根据不同的石质纹理和颜色将大理石制成如花盆、屏风、花瓶、笔筒等小型工艺品或如餐桌、茶几、桌椅等家具及家居用品,大的还可用于各类雕塑、石雕作品及各种建筑用材。
评论
热门评论
{{ value.nickname }}
回复{{ value.parent.nick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