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来来往往不知多少回,留给我印象深刻的并不多。蒲门茶馆却例外,名字蒲门,来源于凤庆历史,凤庆古为蒲蛮地,后称顺宁,又名庆甸。中间尚须几千年传承,仍然摆脱不掉历史的厚重。
凤庆蒲门茶馆,位于主道滇红路中段环岛。混凝土做的三层楼房,底层经销批发各类高、中、低档红茶、绿茶、普洱茶及各类土特产,二、三层为茶室。室外与其它建筑没有什么特别,室内空间分隔巧妙, 内有溶溶水石,楚楚楼台,桥廊相引,曲径通幽,精巧得像布满水石盆景的小园。用“移天宿地在君怀”这句话,可以说体现已尽。茶室同中有异,各有特色。
更喜高楼明月夜,悠然把茶对凤山。室内装饰很讲究,文化石颜色深浅不一,做的墙体古朴优雅。地面强化木地板,给人以热情洋溢的感觉。有的窗做成圆形漏窗样式,中间妥帖安排几盆兰花,不见花开,只見叶孑挺健。似乎还有香气,持久而弥漫。有的窗做成方形漏窗,竹影摇窗,凉爽宜人。墙上凤庆人写的字、青龙桥、文庙、茶马古道、石洞寺、文笔塔、古茶祖...风物摄影一一配以镜框,做成书画,悬挂在不同房间,配置得当,很雅致。天花吊顶在灯光的衬托下,格外温馨。坐在里面喝茶、听音乐,谈论凤庆的历史、今天、未来。茶艺高超的小姑娘,在旁续水添茶,此情此景,犹如《长物志》里记述的“茶寮”一章,“构一斗室...... 内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霄兀坐。”別有一番情趣。
凤庆茶香四海闻,顺宁佳茗在蒲门。去过蒲门茶馆之后,的确名不虚传。喝茶,三百年前文人雅士的体验,近代外国茶师的武断,一一在这里兑现。心里暗暗称道:真个不错!
喝茶不只是为了一个好心情,更多的还是为了健康。难怪乎,茶马古道,延绵千里,凤庆段很重,因为茶的缘故。古人对凤庆茶的品鉴很高、很重视,对绿茶、普洱茶的品评,清人王昶在《滇行目录》中说“顺宁茶味薄而清,甘香溢齿,云南茶以此为最。”清人张泓在《滇南新语》中讲:“茶产顺宁府玉皇阁,一旗一抢,色莹碧,不殊杭之龙井。”檀萃在《滇海滇衡志》上云:“顺宁有太平茶,细润的碧罗春,能经三沧犹有味。”对红茶的品评,1939年伦敦茶师将凤庆滇红茶评为:“具有祁门红茶之香气,印度锡红之色泽。”滇红拥有世界三大红茶兼而有之的优良品质,这不只为家乡人长脸,还是中国人的骄傲。
总之,透过蒲门茶馆一角,就可见凤庆源源不断的茶和文化,人和事。
(临沧是个好地方,是普洱茶的故乡。之政市长卖茶,我讲述一下喝临沧茶的体会,好像是与政府配合唱一场双簧戏)
评论
热门评论
{{ value.nickname }}
回复{{ value.parent.nick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