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二自清朝起便被命为“龙抬头”,意味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提醒着华夏民族耕种劳作的日子到了。我国六大少数民族之一彝族在这一天却有着独树一帜的庆祝方式。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云南弥勒陶瓦村的彝族人会举行祭龙活动,载歌载舞,寄托祈愿。
陶瓦村的彝族人把龙视作自己族人的保护神,彝族人世世代代居住在干旱山区,水源稀缺,加之与汉族交往频繁,于是便将汉族文化中掌管雨水的龙作为保护神。水源也是万物生命的源泉,祭龙也成为彝族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祭祀仪式。当地彝族的祭龙习俗因此而沿袭下来,并有一些其他内容混杂其中。陶瓦村彝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少有的生殖崇拜的民族。彝族祭祀龙神,也是祭祀寨神,传达对族人血脉流传、种族繁荣的希望。
祭龙仪式十分古老又神秘,彝族男性在祭祀之前要将自己装扮成原始野人的模样,脸和身体皆涂上彩绘,赤裸上半身,腰系棕裙,并挂上葫芦或者男性生殖器形状的木棍,以表示对神和祖先的尊敬。随后祭龙的队伍朝选定的“龙山”中的“龙树”出发,到达“龙树”之后生火野炊,祭祀公龙。接着长老撒种,年轻男子跪拜接住种子。第二天,毕摩带领装扮后的年轻男子挨家挨户进行驱魔仪式,晚上则由女子施行祭母龙仪式。全村妇女准备饭菜围成葫芦形状之后,穿上色彩艳丽的节日服饰,随歌起舞。
陶瓦村彝族人的祭龙活动庄严真朴,再现了原始生殖崇拜和神秘色彩,折射出的是彝族积极的生命意识。
(本文图片选自网络)
评论
热门评论
{{ value.nickname }}
回复{{ value.parent.nick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