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菊花
姿容绝艳
清热解毒
中文学名:菊花
拉丁学名:Chrysanthemum × morifolium Ramat
门:种子植物门
目:桔梗目
科:菊科
族:春黄菊族
拼音:juhua
别名: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陶菊、日精、女华、延年、隐逸花、家菊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目:/
亚科:管状花亚科
属:菊属
形态特征

菊花为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茎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叶互生,有短柄,叶片卵形至披针形,长5-15公分,羽状浅裂或半裂,基部楔形,下面被白色短柔毛,边缘有粗大锯齿或深裂,基部楔形,有柄。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集生于茎枝顶端,直径2.5-20厘米,大小不一,单个或数个集生于茎枝顶端;因品种不同,差别很大。总苞片多层,外层绿色,条形,边缘膜质,外面被柔毛;舌状花白色、红色、紫色或黄色。花色则有红、黄、白、橙、紫、粉红、暗红等各色,培育的品种极多,头状花序多变化,形色各异,形状因品种而有单瓣、平瓣、匙瓣等多种类型,当中为管状花,常全部特化成各式舌状花;花期 9-11月。雄蕊、雌蕊和果实多不发育。

菊花为多年生宿根亚灌木。繁殖苗的茎,分为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地上茎高0.2-2米,多分枝。幼茎色嫩绿或带褐色,被灰色柔毛或绒毛。花后茎大都枯死。次年春季由地下茎发生孽芽。菊花叶系单叶互生,叶柄长1-2厘米,柄下两侧有托叶或退化,叶卵形至长圆形,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叶的形态因品种而异,可分正叶、深刻正叶、长叶、深刻长叶、圆叶、葵叶、蓬叶和船叶等8类。菊花的花(头状花序),生于枝顶,径约2-30厘米,花序外由绿色范片构成花苞。花序上着两种形式的花:一为筒状花,俗称"花心",花冠连成筒状,为两性花,中心生一雌蕊,柱头2裂,子房下位1室,围绕花住主5孜聚药雄蕊;另一为舌状花,生于花序边缘,俗称"花瓣",花内雄蕊退化,雌蕊1枚。舌状花多形大色艳,形状分平、匙、管、桂、畸等5类。瘦果(一般称为"种子")长1-3毫米,宽0.9-1.2毫米,上端稍尖,呈扁平楔形,表面有纵棱纹,褐色,果内结一粒无胚乳的种子,果实翌年1-2月成熟,千粒重约1克。


生长习性

菊花为短日照植物,在短日照下能提早开花。喜阳光,忌荫蔽,较耐旱,怕涝。喜温暖湿润气候,但亦能耐寒,严冬季节根茎能在地下越冬。花能经受微霜,但幼苗生长和分枝孕蕾期需较高的气温。最适生长温度为20℃左右。

菊花的适应性很强,喜凉,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最高32℃,最低10℃,地下根茎耐低温极限一般为-10℃。花期最低夜温17℃,开花期(中、后)可降至15-13℃。喜充足阳光,但也稍耐阴。较耐干,最忌积涝。喜地势高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轻松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在微酸性到中性的土中均能生长,而以PH6.2-6.7较好。忌连作。秋菊为长夜日植物,在每天14.5小时的长日照下进行茎叶营养生长,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温则适于花芽发育。但品种不同对日照的反应也不同。


药用价值

菊花,味苦、甘,性微寒。归肺、肝经。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等症。


营养价值

菊花含红花油、高嘌呤、氨基酸、胆碱、黄酮类、色素、维生素以及铁、锌、铜、硒等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好处,可搭配多种食材烹饪风味菜肴,如菊花鱼球、油炸菊叶、菊花鱼片粥、菊花羹、菊酒、菊茶等,都是营养、风味俱佳的名菜。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