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角,乔木,高10-15(-25)米,胸径30-50(-90)厘米;树皮暗灰色,不规则纵裂。小叶小,长圆形,长1.3-2.8厘米,宽5-9毫米,先端圆钝或微凹,基部圆而偏斜,无毛。
花黄色或杂以紫红色条纹,少数;总花梗和花梗被黄绿色短柔毛;小苞片2枚,长约1厘米,开花前紧包着花蕾;萼管长约7毫米,檐部裂片披针状长圆形,长约1.2厘米,花后反折;花瓣倒卵形,与萼裂片近等长,边缘波状,皱折;雄蕊长1.2-1.5厘米,近基部被柔毛,花丝分离部分长约7毫米,花药椭圆形,长2.5毫米;子房圆柱形,长约8毫米,微弯,被毛。
荚果呈扁圆柱形,直或弯拱、肥厚,长5-25厘米,宽2-3.2厘米,外果皮壳质,未成熟时绿色,成熟时灰棕褐色或更多是糠枇状褐色,常不规则缢缩,内部连有粗韧的筋丝,中果皮黑褐色、稠浆状,内果皮薄、革质,成熟时果皮果肉常分离,皮肉间距离0.2厘米左右,且呈不规则皱缩,荚果内含种子3-14枚,种子扁平似楔形,近圆形或卵状圆形,其问有隔膜,种子直径1.1-1.25厘米,初生白色,以后淡绿色,成熟时呈暗褐色有光泽、光滑坚硬,为肉质而富含纤维的中果皮所包藏。
酸角为喜阳性的植物,生物习性喜光热,能够适应干旱炎热的环境,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同时能够适应季风性气候。温湿度是影响酸角生长与分布区域的主要因素,其中心分布区的年平均温度18.2-23.8℃,最冷月平均温度12.5-15.2℃,积温6650-8600℃,极端低温-3.9℃,年降雨量540-1201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50-79%。例如在马来西亚南部,多雨的气候特点导致当地的多数酸角树出现生长发育不良的情况,酸角属深根性树种,根系发达,生长较快,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碱性土壤,沙质或粘性土壤上均可生长,尤喜酸性冲积土,也能在瘠薄的荒坡上生长。
果实入药,为清凉缓下剂,有驱风和抗坏血病之功效。食用酸角还可减缓酒精、曼陀罗中毒。在医药方面酸角也被人们广为运用。如常食用酸角可治腹泻、气胀、麻风病、麻痹、瘫痪,防治坏血病、胆汁过多,可杀死人体寄生虫,减缓酒精、曼陀罗中毒。直接口含酸角则可生津祛暑,清热解毒,消除咽喉疼痛,帮助消化,洁齿固齿。如与食盐拌用可作为去风湿病搽剂。鉴于酸角的医药用途,英国、美国和一些大型制药商号均已将其列入药典,并大量向印度、埃及、大安的列斯群岛、墨西哥、泰国、小安的列斯群岛等国家和地区进口酸角,仅美国每年就要进口90吨用于医药行业。
酸角果实富含糖、醋酸、酒石酸、蚁酸、柠檬酸、矿物质元素钙、磷、铁等成分,其中含钙量在所有水果中居首位。它有酸甜的味道,可生食或熟用,或制作成各种调味酱、果酱等,果汁加糖水是很好的清凉饮料;种仁榨取的油可供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