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白芷
祛病除湿
活血止痛
中文学名:白芷
拉丁学名: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Benth. et Hook. f. ex Franch. et Sav
门:被子植物门
目:伞形目
科:伞形科
族:前胡族
拼音:bái zhǐ
别名:川白芷、芳香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目:/
亚科:/
属:当归属
形态特征

白芷,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圆柱形,有分枝,径3-5厘米,外表皮黄褐色至褐色,有浓烈气味。茎基部径2-5厘米,有时可达7-8厘米,通常带紫色,中空,有纵长沟纹。

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有长柄,叶柄下部有管状抱茎边缘膜质的叶鞘;茎上部叶二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轮廓为卵形至三角形,长15-30厘米,宽10-25厘米,叶柄长至15厘米,下部为囊状膨大的膜质叶鞘,无毛或稀有毛,常带紫色;末回裂片长圆形、卵形或线状披针形,多无柄,长2.5-7厘米,宽1-2.5厘米,急尖,边缘有不规则的白色软骨质粗锯齿,具短尖头,基部两侧常不等大,沿叶轴下延成翅状;花序下方的叶简化成无叶的、显著膨大的囊状叶鞘,外面无毛。

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直径10-30厘米,花序梗长5-20厘米,花序梗、伞辐和花柄均有短糙毛;伞辐18-40,中央主伞有时伞辐多至70;总苞片通常缺或有1-2,成长卵形膨大的鞘;小总苞片5-10余,线状披针形,膜质,花白色;无萼齿;花瓣倒卵形,顶端内曲成凹头状;子房无毛或有短毛;花柱比短圆锥状的花柱基长2倍。

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黄棕色,有时带紫色,长4-7毫米,宽4-6毫米,无毛,背棱扁,厚而钝圆,近海绵质,远较棱槽为宽,侧棱翅状,较果体狭;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长习性

白芷,常生长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及山谷地,国内北方各省多栽培供药用。白芷喜温和湿润的气候及阳光充足的环境,能耐寒。

药用价值

白芷,辛,温。入肺、脾、胃经。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之效,主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等症。

营养价值

白芷含香豆素类物质等脂溶性与水溶性成分、多种挥发成分及钙、铜、铁、锌、米n、镍、钴、铬、钼等微量元素,其中铁、钙、磷的含量较高。除入药外,可作为辛香料、调味料来使用。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