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桂,常绿小乔木或灌木状,高可达12米,树皮黑褐色。小枝圆柱形,具纵向细条纹,幼嫩部分略被微柔毛或近无毛。
叶互生,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5-12厘米,宽1.8-3.2厘米,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细波状,革质,上面暗绿色,下面稍淡,两面无毛,羽状脉,中脉及侧脉两面凸起,侧脉每边10-12条,末端近叶缘处弧形连结,细脉网结,两面多少明显,呈蜂窠状;叶柄长0.7-1厘米,鲜时紫红色,略被微柔毛或近无毛,腹面具槽。
花为雌雄异株。伞形花序腋生,1-3个成簇状或短总状排列,开花前由4枚交互对生的总苞片所包裹,呈球形;总苞片近圆形,外面无毛,内面被绢毛,总梗长达7毫米,略被微柔毛或近无毛。雄花:每一伞形花序有花5朵;花小,黄绿色,花梗长约2毫米,被疏柔毛,花被筒短,外面密被疏柔毛,花被裂片4,宽倒卵圆形或近圆形,两面被贴生柔毛;能育雄蕊通常12,排成三轮,第一轮花丝无腺体,第二、三轮花丝中部有一对无柄的肾形腺体,花药椭圆形,2室,室内向;子房不育。雌花:通常有退化雄蕊4,与花被片互生,花丝顶端有成对无柄的腺体,其间延伸有一披针形舌状体;子房1室,花柱短,柱头稍增大,钝三棱形。果卵珠形,熟时暗紫色。花期3-5月,果期6-9月。
月桂,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也耐短期低温(-8℃)。宜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不耐盐碱。怕涝。
月桂,花、果、根皆可入药。
花:散寒破结,化痰止咳。用于牙痛、咳喘痰多、经闭腹痛。
果:暖胃,平肝,散寒。用于虚寒胃痛。
根:祛风湿,散寒。用于风湿筋骨疼痛、腰痛、肾虚牙痛。
月桂,叶和果含芳香油。
月桂叶香气浓郁,可以很好地去除肉腥味,法式、地中海和印度风味菜肴少不了它的点缀。作为法式料理的基本香料之一,煮高汤时会加入,如罗宋汤、洋葱汤里都用月桂叶来提香。在印度菜式中,月桂叶则通常出现在比尔亚尼菜饭里。泰国咖喱那百转千回的多层滋味,一部分也归功于月桂叶、香茅等香料。
另外,由于月桂叶对咸、甜的料理都适合,所以它也会被用来制作牛奶布丁或者甜蛋黄奶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