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传统医药,具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睡药疗法(傣语:暖雅)是傣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总结积累的防病治病的经验和方药。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形成了以“四塔、五蕴理论”、“风病论”、“解毒理论”、“三盘学说”为核心的傣族医学理论,其内容风富多彩,博大精深。在诊病方面有“望诊、问诊、闻诊、嗅诊、摸诊;傣药的加工方法有20余种;治病有10大内治法、10余种外治疗法。形成了熏蒸疗法、睡药疗法、药浴疗法、座药疗法、刺药疗法、拖擦药物疗法、拔罐疗法、包药疗法、足踏热铁踩按摩疗法、搽药疗法等。在外治法中,睡药疗法是傣医药最具特色的疗法,是中华民族医学中傣族医药的独创疗法,在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睡药疗法应用历史悠久,有热睡法和冷睡法之分。热睡法按病情所需,配备相应的傣药,加水、药酒炒热平摊在睡药的床上,让患者睡在上面,具有发汗透毒,除风通血,化瘀止痛,在傣族民间广泛用于治疗妇科病、中风偏瘫、风寒湿痹后遗症等;冷睡法则按病情所需,配备相应的鲜品傣药,其功能主要为:清火解毒,除风退热,清脑醒神、镇静镇惊;对治疗麻疹、流脑、伤寒、疟疾、流感等各种发热病高热不退,四肢抽搐,神识不清等热带疾病有特效。
过去,由于没有标准,傣药的制作依傣医个人的经验和习惯而定,这影响了傣医药的治疗效果,也制约了公众对傣医药的认可。近年来,傣医院出现了一批傣医药专家。经过他们对傣医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收集了傣医药传统圣书200多部,出版了《西双版纳傣药志》、《傣医传统方药志》、《傣医诊断学》、《傣药学》、《档哈雅》、《中国傣医药彩色图谱》等20余部傣医药书籍。如今,在玉腊波等一批专家的努力下,西双版纳州已经制定了100余种傣药材标准并颁布实施。
评论
热门评论
{{ value.nickname }}
回复{{ value.parent.nick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