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前草,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直根长,具多数侧根,多少肉质。根茎短。叶基生呈莲座状,平卧、斜展或直立;叶片纸质,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12厘米,宽1-3.5厘米,先端急尖或微钝,边缘具浅波状钝齿、不规则锯齿或牙齿,基部宽楔形至狭楔形,下延至叶柄,脉5-7条,上面略凹陷,于背面明显隆起,两面疏生白色短柔毛;叶柄长2-6厘米,基部扩大成鞘状。
花序3-10余个;花序梗长5-18厘米,有纵条纹,疏生白色短柔毛;穗状花序细圆柱状,上部密集,基部常间断,长6-12厘米;苞片三角状卵形,长2-3.5毫米,内凹,无毛,龙骨突宽厚,宽于两侧片,不延至或延至顶端。花萼长2-2.5毫米,无毛,龙骨突宽厚,不延至顶端,前对萼片狭倒卵状椭圆形至宽椭圆形,后对萼片倒卵状椭圆形至宽椭圆形。花冠白色,无毛,冠筒等长或略长于萼片,裂片极小,椭圆形或卵形,长0.5-1毫米,于花后反折。雄蕊着生于冠筒内面近顶端,同花柱明显外伸,花药卵状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长0.6-1.1毫米,先端具宽三角状小突起,新鲜时白色或绿白色,干后变淡褐色。胚珠5。蒴果卵状椭圆形至圆锥状卵形,长4-5毫米,于基部上方周裂。种子4-5,椭圆形,腹面平坦,长1.2-1.8毫米,黄褐色至黑色;子叶背腹向排列。
车前草生于海拔5-4500米的草地、河滩、沟边、草甸、田间及路旁。 适应性强,在中国从南到北的山间田野、路旁河边,随处可见。车前草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温暖、潮湿、向阳、沙质沃土上能生长良好。20-24℃范围内茎叶能正常生长,气温超过32℃,则会出现生长缓慢,逐渐枯萎直至整株死亡。土壤以微酸性的沙质冲积壤土较好。
车前草,味甘,性寒。种子可入药,有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清肝明目之效,主治淋病尿闭、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痰多咳嗽、视物昏花等症。
车前草含硫胺素、核黄素、脂肪、蛋白质及微量元素钙、铁、磷。幼苗可食。4-5月间采幼嫩苗,沸水轻煮后,凉拌、蘸酱、炒食、做馅、做汤或和面蒸食皆可,其淡淡的苦味清爽又特别,颇具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