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金樱子
植株漂亮
价值丰富
中文学名:金樱子
拉丁学名:Rosa laevigata Michx.
门:被子植物门
目:蔷薇目
科:蔷薇科
族:/
拼音:jinyingzi
别名:/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目:蔷薇亚目
亚科:蔷薇亚科
属:蔷薇属
形态特征

金樱子,常绿攀援灌木,高可达5米;小枝粗壮,散生扁弯皮刺,无毛,幼时被腺毛,老时逐渐脱落减少。小叶革质,通常3,稀5,连叶柄长5-10厘米;小叶片椭圆状卵形、倒卵形或披针状卵形,长2-6厘米,宽1.2-3.5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稀尾状渐尖,边缘有锐锯齿,上面亮绿色,无毛,下面黄绿色,幼时沿中肋有腺毛,老时逐渐脱落无毛;小叶柄和叶轴有皮刺和腺毛;托叶离生或基部与叶柄合生,披针形,边缘有细齿,齿尖有腺体,早落。

花单生于叶腋,直径5-7厘米;花梗长1.8-2.5厘米,偶有3厘米者,花梗和萼筒密被腺毛,随果实成长变为针刺;萼片卵状披针形,先端呈叶状,边缘羽状浅裂或全缘,常有刺毛和腺毛,内面密被柔毛,比花瓣稍短;花瓣白色,宽倒卵形,先端微凹;雄蕊多数;心皮多数,花柱离生,有毛,比雄蕊短很多。

果梨形、倒卵形,稀近球形,紫褐色,外面密被刺毛,果梗长约3厘米,萼片宿存。花期4-6月,果期7-11月。

生长习性

金樱子植物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适应性强,正常生长发育要求年平均气温15℃以上,能耐-2℃-3℃低温。对土壤要求不严,能在较干旱和瘠薄土壤上生长,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好,在中性和微酸性土壤上生长最好。多野生于荒废山野多石的阳坡灌木丛中。金樱子植物为浅根系,主根不发达,侧根和须根较多,根系多分布在10-30厘米的土壤中。植株于2月下旬枝芽萌动,3月上旬展叶,4月上旬现蕾,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花,花期较长,10月中旬果实成熟。4年生实生苗植株进入盛果期,理论上经济寿命为15-20年。

药用价值

金樱子,根、叶、果均可入药,根有活血散瘀、祛风除湿、解毒收敛及杀虫等功效;叶外用治疮疖、烧烫伤;果能止腹泻并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营养价值

金樱子果实含枸橼酸、苹果酸、胡萝卜苷、熊果酸、齐墩果酸、β-谷甾醇等成分;果皮含多种水解型鞣质,包括金樱子鞣质A、B、C、D、E、F、G,仙鹤草素,前矢车菊素B-3,地榆素H-4,长梗马兜铃素,蛇含鞣质,仙鹤草酸A和B等;此外还含糖类、维生素、20余种氨基酸及树脂、皂苷、矿物质元素锌、硒等成分,其中维生素C和还原糖含量较高。果实可用来熬糖及酿酒。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