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股蓝,草质攀援植物;茎细弱,具分枝,具纵棱及槽,无毛或疏被短柔毛。叶膜质或纸质,鸟足状,具3-9小叶,通常5-7小叶,叶柄长3-7厘米,被短柔毛或无毛;小叶片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中央小叶长3-12厘米,宽1.5-4厘米,侧生小较小,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波状齿或圆齿状牙齿,上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均疏被短硬毛,侧脉6-8对,上面平坦,背面凸起,细脉网状;小叶柄略叉开,长1-5毫米。卷须纤细,2歧,稀单一,无毛或基部被短柔毛。
花雌雄异株。雄花圆锥花序,花序轴纤细,多分枝,长10-15(-30)厘米,分枝广展,长3-4(-15)厘米,有时基部具小叶,被短柔毛;花梗丝状,长1-4毫米,基部具钻状小苞片;花萼筒极短,5裂,裂片三角形,长约0.7毫米,先端急尖;花冠淡绿色或白色,5深裂,裂片卵状披针形,长2.5-3毫米,宽约1毫米,先端长渐尖,具1脉,边缘具缘毛状小齿;雄蕊5,花丝短,联合成柱,花药着生于柱之顶端。雌花圆锥花序远较雄花之短小,花萼及花冠似雄花;子房球形,2-3室,花柱3枚,短而叉开,柱头2裂;具短小的退化雄蕊5枚。果实肉质不裂,球形,径5-6毫米,成熟后黑色,光滑无毛,内含倒垂种子2粒。种子卵状心形,径约4毫米,灰褐色或深褐色,顶端钝,基部心形,压扁,两面具乳突状凸起。花期3-11月,果期4-12月。
绞股蓝喜阴湿环境,忌烈日直射,耐旱性差,多分布于海拔300-3200米的山林地带,常见于落叶林、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及杉木林、毛竹林下生长。绞股蓝成片生长的林子,一般乔木层郁闭度约为70%,中层盖度约30%,中层其余的70%及下层几乎全被绞股蓝所覆盖,有时盖度达100%。春季绞股蓝萌发覆盖地面以后,依靠它的卷须和缠绕茎,迅速把灌木层盖住,并沿着每株乔木的树干,不断向上攀援,直到晚秋停止生长为止。此外,在寺庙周围、路旁草丛、农园篱笆边及人造林和次生林中也常有绞股蓝分布。这些地方土壤疏松肥沃,空气湿度较大,上层有覆盖,中层有灌木或篱笆可支持和攀援,具有通风透气、保持一定温湿的优越的小气候环境条件,绞股蓝往往成片覆盖地面。
绞股蓝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喜生长于山地的壤土、砂质壤土或瓦砾处。富含腐殖质、含水量25-40%、pH6.0-7.5的中性微酸性土或微碱性土壤均适宜其生长。
绞股蓝性寒、味苦,由于其酸水解产物与人参皂甙的酸水解产物——人参二醇具有相同的理化性质,因而被称为“南方人参”。绞股蓝有清热解毒、止咳清肺祛痰、养心安神、补气生精之功效,可用于降血压、降血脂、护肝、促进睡眠以及肠胃炎、气管炎、咽喉炎的治疗,并用于多种癌症的抗癌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
绞股蓝主要有效成分是绞股蓝皂甙,此外还含甾醇类、黄酮类成分,以及维生素C、谷氨酸等17种氨基酸和铁、锌、铜等18种微量元素,可用于多种保健食品的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