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茨菇
肉质细腻
凉血止血
中文学名:茨菇
拉丁学名:Sagittaria trifolia L. var. sinensis (Sims.) Makino
门:被子植物门
目:沼生目
科:泽泻科
族:/
拼音:cí gū
别名:华夏慈姑、藉姑、槎牙、茨菰、白地栗
纲:单子叶植物纲
亚目:泽泻亚目
亚科:/
属:慈姑属
形态特征

茨菇,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根状茎横走,较粗壮,末端膨大或否。挺水叶箭形,叶片长短、宽窄变异很大,通常顶裂片短于侧裂片,比值约1:1.2-1:1.5,有时侧裂片更长,顶裂片与侧裂片之间缢缩,或否;叶柄基部渐宽,鞘状,边缘膜质,具横脉,或不明显。花葶直立,挺水,高(15-)20-70厘米,或更高,通常粗壮。花序总状或圆锥状,长5-20厘米,有时更长,具分枝1-2枚,具花多轮,每轮2-3花;苞片3枚,基部多少合生,先端尖。花单性;花被片反折,外轮花被片椭圆形或广卵形,长3-5毫米,宽2.5-3.5毫米;内轮花被片白色或淡黄色,长6-10毫米,宽5-7毫米,基部收缩,雌花通常1-3轮,花梗短粗,心皮多数,两侧压扁,花柱自腹侧斜上;雄花多轮,花梗斜举,长0.5-1.5厘米,雄蕊多数,花药黄色,长1-1.5(-2)毫米,花丝长短不一,约0.5-3毫米,通常外轮短,向里渐长。瘦果两侧压扁,长约4毫米,宽约3毫米,倒卵形,具翅,背翅多少不整齐;果喙短,自腹侧斜上。种子褐色。花果期5-10月。

生长习性

茨菇,性喜温湿及充足阳光,适于粘壤上生长,一般春夏间栽植。以球茎的顶芽繁殖。一般春夏间栽植,春季气温达14℃以上时,球茎顶芽萌发生叶,并自茎的第3节发生须根,萌芽生长。植株幼小时,生长缓慢,需肥较少,水位宜浅,保持3厘米左右为宜,以利提高土温,促进生长和发根。

药用价值

茨菇具有凉血止血、止咳通淋、散结解毒、和胃厚肠等功效。尤善利湿通淋,善治血淋,对主症为小便涩痛有血、血热者,尿出灼热刺痛、血色鲜红、苦黄、脉数有力者,茨菇因其苦寒之性凉血清热,故对上述症状疗效很好。

营养价值

茨菇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维生素B2、胆碱、甜菜碱及矿物质元素钙、磷,营养丰富,可与多种荤素食材搭配,炒、烩、煮均别具风味,是口感细腻的蔬菜。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